文章解析

shuāng
tiān
xiǎo
jiǎo
·
·
fān
shí

朝代:宋作者:华岳浏览量:1
fān
shí
fēi
qiū
jiāng
绿
tiān
cǎi
hóng
qiān
zhàng
lán
gān
wài
xiè
hán
shōu
cán
yún
shān
kāi
huà
zhóu
shì
wèn
rén
chù
qīng
lóu
zài
huà
qiáo
běi

译文

十幅蒲草编织的船帆。船帆疾驰,划破秋日江面的碧绿。天边悬挂着千丈长的彩虹,栏杆外、如寒玉般的清露倾泻而下。一场秋雨洗去了残留的闷热潮湿。云雾缭绕的山峦,宛如展开的山水画卷。试问老朋友如今在何方,那座青楼就在画桥的北面。

逐句剖析

"蒲帆十幅":十幅蒲草编织的船帆。

"飞破秋江绿":船帆疾驰,划破秋日江面的碧绿。

"天际彩虹千丈":天边悬挂着千丈长的彩虹,

"阑干外、":栏杆外、

"泻寒玉":如寒玉般的清露倾泻而下。

"一雨收残溽":一场秋雨洗去了残留的闷热潮湿。

"云山开画轴":云雾缭绕的山峦,宛如展开的山水画卷。

"试问故人何处":试问老朋友如今在何方,

"青楼在画桥北":那座青楼就在画桥的北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霜天晓角·蒲帆十幅》是南宋词人华岳创作的词作。此词上片以秋江行舟为背景,描绘出舟行迅疾、江天寥廓的壮丽画面;下片转写秋雨初霁后的山色,将自然之景与羁旅之思融为一体,末句陡转抒情,在青楼画桥的婉约意象中暗藏江湖漂泊的孤寂。全词语言凝练,意象清丽,上片写景雄浑开阔,下片抒情含蓄婉转,作为豪放词中的清丽变奏,既延续了辛派词人直抒胸臆的筋骨,又融入婉约派工笔写景技法,被评“刚健含婀娜,豪放见深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华岳(?~1221?),南宋诗人。字子西,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初为武学生,轻财好侠。开禧元年上书谏北伐、请诛韩侂胄等,被贬建宁。嘉定武进士,官至殿前司同正将。华岳的诗多抒写遭受迫害的愤慨不平,诗风粗豪使气,略无忌讳。部分描写农村风光及风土人情之作,清新自然、明丽可喜,颇有生活气息。其写景诗时用浓墨重彩,也有特色。但绝句喜用数字作对,稍嫌落套。主要作品有《狱中作》《诉董寺丞》《田家十绝》《新市杂咏十首》等。著有《翠微南征录》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蒲帆十幅。飞破秋江绿”开篇以“蒲帆”点明江景主题,​​“蒲帆”​​写蒲草编织的船帆,轻便且常见于江南水乡;“十幅”以数量强化视觉冲击;“飞破”赋予静态画面以动感,既写船行之速,又暗含秋江的开阔。“天际彩虹千丈,阑干外、泻寒玉”中“彩虹千丈”以夸张手法写雨后奇景,色彩绚丽;“泻寒玉”中“寒玉”既可指雨后露水,亦可喻月光,搭配“阑干外”的远景描写,整体画面就像一幅冷色调的立体山水画。“一雨收残溽。云山开画轴”视角由近及远,从江面转向山峦,虚实结合,体现宋词“以画入词”的审美特质。“收残溽”点明时令转换,暗含对暑热的告别;“开画轴”以书画喻自然,赋予云山动态的诗意。“试问故人何处,青楼在画桥北”陡转抒情,以“试问”引出对友人的思念;“画桥北”以具体方位收束全篇,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华岳《幽居》

下一篇:宋·华岳《幽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