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尾的乌云如浓墨泼洒,
"牛头风雨翩车轴":牛头的风雨急如水车波涌轴翻。
# 车:指水车。
"怒涛顷刻卷沙滩":顷刻之间,怒涛汹涌卷上了沙滩,
# 怒涛:汹涌的波涛。
"十万军声吼鸣瀑":就像千军万马鏖战急,阵阵吼声如飞瀑鸣雷令人心惊。
"牧童家住溪西曲":牧童家住溪西湾,
"侵早骑牛牧溪北":清早骑牛去那河北滩。
# 侵早:天刚亮,拂晓。
"慌忙冒雨急渡溪":慌忙中冒雨渡过小溪返回村中,
"雨势骤晴山又绿":没想到暴雨骤停,又染绿了群山。
南宋诗人
华岳(?~1221?),南宋诗人。字子西,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初为武学生,轻财好侠。开禧元年上书谏北伐、请诛韩侂胄等,被贬建宁。嘉定武进士,官至殿前司同正将。华岳的诗多抒写遭受迫害的愤慨不平,诗风粗豪使气,略无忌讳。部分描写农村风光及风土人情之作,清新自然、明丽可喜,颇有生活气息。其写景诗时用浓墨重彩,也有特色。但绝句喜用数字作对,稍嫌落套。主要作品有《狱中作》《诉董寺丞》《田家十绝》《新市杂咏十首》等。著有《翠微南征录》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描绘乡村自然景象的诗。描绘了乡村骤雨前后的景色变化,如骤雨前乌云密布、风雨欲来,骤雨中怒涛卷沙滩、雨声轰鸣,骤雨后雨过天晴山变绿,营造出一幅生动的乡村雨景图,体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自然,表达了诗人对乡村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将牛尾的乌云比作泼洒的浓墨,形象地写出乌云的乌黑浓密和来势汹汹;把风雨声比作水车翻轴的声音,生动表现出风雨的猛烈。用“怒涛卷沙滩”比喻雨势奔腾,“十万军声吼鸣瀑”以千军万马的吼声和瀑布的轰鸣来形容雨声的壮大,让读者对雨势的磅礴有更直观的感受
3. 分段赏析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诗的开篇两句描绘出奇特景象:乌云还徘徊在牛身后,倾盆大雨却已将牛前的水车车轴打翻。这种雨先于云至的反常现象,瞬间凸显出暴雨的急骤之势,给人以强烈的突发之感。以“泼浓墨”比喻乌云的浓重墨色,用“翻车轴”借水车戽水时轴翻水涌的声响,来形容风雨呼啸之声。前者勾勒出暴雨将至时的天色,后者描绘出风雨已至的声势,二者在空间上仅隔牛头牛尾的距离,生动突显了夏雨来得迅猛的特点。“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诗人运用多种比喻进一步渲染风雨的磅礴气势。“顷刻”一词强调暴雨突如其来,“十万军声”生动展现雨声的宏大壮阔;以潮水汹涌的“怒涛卷上沙滩”比喻雨势的奔腾,又以瀑布轰鸣之“鸣瀑”比拟“军声”,进而借“军声”喻指风雨呼啸之声。“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诗的后三句作为补充描写,“溪西”与“溪北”采用互文手法,点明牧童迎着风雨向西南行进,解释了为何牛头已被雨淋,而牛后仍是乌云密布的现象,交代清晰且恰到好处。尤为精妙的是,“雨势骤晴山又绿”,诗的尾句陡然转折,描绘出雨晴山绿的奇妙景象,将夏日天气瞬息万变的独特景致展现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语言摒弃雕琢,以浅白易懂的比喻,营造出质朴清新的韵味。看似平淡的词句组合,却处处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骤”字是全诗的灵魂,生动勾勒出暴雨来去匆匆的特点——来势迅猛,消散也急。诗人巧妙地在视觉与听觉之间切换,将夏日天气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如画卷般徐徐展开,笔下壮观景色令人拍案叫绝。其行文气势豪迈,多用通俗口语,于自然流畅中尽显清新本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上一篇:宋·华岳《矮斋杂咏二十首·独宿》
下一篇:宋·华岳《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