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声夜半如倾瀑":半夜里,松树被风吹动发出的声音,就好像瀑布倾泻而下的声响一样,
"忆坐西斋共不眠":回忆起曾经和你一起坐在西边的书斋里,我们谈天说地,共同度过了那一个个难以入眠的夜晚。
"一鼓轻雷惊蛰后":一声轻微的春雷在惊蛰节气过后敲响,仿佛是春天的鼓点,
# 惊蛰: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细筛微雨落梅天":如筛子细细筛落般的蒙蒙细雨,正飘洒在梅花凋落的时节。
"临流欲渡还休笑":来到河边,我本想送你渡河,可最终还是停下脚步,脸上露出欲言又止的笑容,
"送客归来始惘然":把你送走后我独自回来,心中顿时感到一片怅然若失。
"掩卷有谁知此意":我合上书本,唉,又有谁能真正理解我此刻的心情呢,
"一窗新绿待啼鹃":窗前一片新绿,仿佛在等待着杜鹃鸟的啼鸣。
# 啼鹃:杜鹃啼鸣。杜鹃又名子规,寓意催归、盼归。
南宋诗人,永嘉文派代表人物
舒岳祥(1218~1298?),南宋诗人。字舜侯,一字景薛,人称阆风先生,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宝祐进士,授奉化尉,终承直郎。宋亡不仕,讲学以终。舒岳祥是南宋永嘉文派发展到晚期时的代表。其诗自然流畅,清新恬淡,颇具陶渊明诗之神韵,但因为身遭亡国之痛,亦不乏慷慨悲歌之作。著有《史述》《汉砭》《三史纂言》等,诗文集盖总名《阆风集》。
1. 写作手法
比喻:“松声夜半如倾瀑”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将夜半时分的松涛声比作倾泻的瀑布,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松声的雄浑壮阔与急促动态,以听觉上的强烈感受引发读者联想,既突出了环境的幽邃,也为后文追忆与友人同坐西斋、彻夜不眠的情景营造了氛围,使读者能更真切地体会到诗人彼时的心境与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从听觉角度写夜半松涛声如瀑布倾泻,生动形象地营造出静谧而又震撼的氛围。“忆坐西斋共不眠”,由松声引发回忆,想起与友人在西斋共度不眠之夜,体现出两人情谊深厚,有说不完的话,共度的时光令人难忘。颔联“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惊蛰”点明季节,春雷轻响,仿佛奏响春天的乐曲,唤醒万物。“细筛微雨落梅天”,描绘出春雨如筛,洒落在梅花飘落的时节,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营造出清新、幽静且略带忧伤的氛围,既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又流露出淡淡的惆怅。颈联“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此联描写送别场景。“临流欲渡”,表明诗人一路相送友人到河边,甚至想要与友人一同乘船渡河,足见不舍之情。“还休笑”,因“欲渡”的举动而笑,这笑中包含着嬉闹、尴尬,更有离别的沉重与无奈。“送客归来始惘然”,送别后归来的惘然,深刻地表现出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和失落,进一步凸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尾联“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掩卷”这一动作,展现出诗人在友人离去后,试图通过看书排遣思念却无法做到的孤独寂寞。“有谁知此意”,强调无人能理解自己的心情,更显孤独。“一窗新绿待啼鹃”,窗前新绿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希望,而杜鹃啼鸣常被视为思念和归乡的象征,诗人借新绿和啼鹃,既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期盼,又在孤独中看到了希望,使全诗在情感上有了起伏和升华。
上一篇:宋·舒岳祥《停云诗》
下一篇:宋·舒岳祥《续十虫吟(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