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ī
zhì
xiāng
jiàn
lǐng
jiàn
hǎi

朝代:宋作者:舒岳祥浏览量:1
xiāng
jiàn
lǐng
tóu
xiāng
jiàn
shǎo
běi
fēng
chuī
què
nán
wēng
dǎo
duǎn
huāng
huāng
bái
cǎo
diān
kuáng
luàn
fēi
niǎo
qián
fēng
chù
hǎi
chū
zhī
shì
guī
zhōng
dào
xiōng
wèn
xùn
jīn
zhǐ
shì
xiàng
gōng
yán
hǎo

译文

在相见岭的山头,我们相见的机会实在稀少,北风呼啸着,竟把南来的老者吹得踉跄跌倒。冬日里阳光短暂,荒凉的白草已完全枯槁,狂乱翻卷的落叶,就像飞鸟般在空中乱飘。看前方山峰的低洼处,那一片紫海正悄然显露,这才知道,原来这是我要返回故乡的必经之路。家中父兄捎来问候,问我如今境况如何,他们的话语虽朴实,却句句暖人心怀。

逐句剖析

"相见岭头相见少":在相见岭的山头,我们相见的机会实在稀少,

"北风吹却南翁倒":北风呼啸着,竟把南来的老者吹得踉跄跌倒。

"短日荒荒白草枯":冬日里阳光短暂,荒凉的白草已完全枯槁,

"颠狂乱叶如飞鸟":狂乱翻卷的落叶,就像飞鸟般在空中乱飘。

"前峰低处紫海出":看前方山峰的低洼处,那一片紫海正悄然显露,

"知是吾归里中道":这才知道,原来这是我要返回故乡的必经之路。

"父兄问讯今何如":家中父兄捎来问候,问我如今境况如何,

"只是相公言语好":他们的话语虽朴实,却句句暖人心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归至相见岭喜见紫海》是宋末元初诗人舒岳祥的一首古体诗。诗中记录了归乡途中的所见所感,主题围绕归程艰辛与近乡欣喜展开。前四句以“北风吹倒”“短日草枯”“乱叶飞鸟”等意象,描绘了秋日归途的荒寒与艰难,“相见少”更添漂泊之叹;后四句笔锋一转,“前峰低处紫海出”点明接近家乡,“知是吾归里中道”直抒归心,末句“父兄问讯”“言语好”以家常问答收束,传递出近乡的温暖与期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通过环境渲染与情感转折,既写尽旅途劳顿,又流露归乡欣喜,符合古人“以景衬情”的写作手法,情感真实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永嘉文派代表人物

舒岳祥(1218~1298?),南宋诗人。字舜侯,一字景薛,人称阆风先生,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宝祐进士,授奉化尉,终承直郎。宋亡不仕,讲学以终。舒岳祥是南宋永嘉文派发展到晚期时的代表。其诗自然流畅,清新恬淡,颇具陶渊明诗之神韵,但因为身遭亡国之痛,亦不乏慷慨悲歌之作。著有《史述》《汉砭》《三史纂言》等,诗文集盖总名《阆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相见岭头相见少,北风吹却南翁倒”以“相见”开篇,既点题又暗含归思,岭头本是归程必经之地,却因归心急切,反觉“相见少”。“吹却”“倒”两个动词,写北风强劲,连老人都被吹得站立不稳,侧面烘托出归途的风急天寒,环境的艰苦。“短日荒荒白草枯,颠狂乱叶如飞鸟”转向环境渲染:“短日”说明时近黄昏或冬日渐短,“荒荒”形容天色昏黄,“白草枯”则点出秋末冬初的萧瑟;“颠狂乱叶如飞鸟”以“颠狂”状落叶之态,以“如飞鸟”作比,将乱叶在风中翻卷的动态写得鲜活,进一步强化了归途的苍凉与行路的艰难。“前峰低处紫海出,知是吾归里中道”笔锋一转:当前峰低处“紫海”显现时,诗人立刻认出这是归乡的路径。“紫海”或为山间水色,或为特殊地貌,此处作为归乡的标志性景观,既呼应“喜见”二字,又以“出”字传递出“柳暗花明”的惊喜,归心之切因这一抹“紫”而豁然开朗。“父兄问讯今何如,只是相公言语好”转向归家细节:父兄关切询问近况,回应的话语温和亲切。“只是”二字看似平淡,却藏着归乡后最平实的温暖,无需多言,一句“言语好”便道尽亲人间无需客套的牵挂,与前文的艰辛形成对照,更显归乡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舒岳祥《戏作》

下一篇:宋·舒岳祥《自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