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lóng

朝代:宋作者:舒岳祥浏览量:1
céng
jiàn
lǎo
rén
tán
shàng
zuò
rán
jiàn
shí
hóng
shēn
zhì
jīn
yuè
bái
fēng
qīng
tán
shí
wén
yín

译文

曾经见过一位老人坐在这水潭边,忽然(老人)就不见了,只剩下幽深的石底深潭。直到如今,在月光明亮、晚风清凉的夜晚,在潭水深处,人们偶尔能听到像是笛子在低吟的声音。

逐句剖析

"曾见老人潭上坐":曾经见过一位老人坐在这水潭边,

"忽然不见石泓深":忽然(老人)就不见了,只剩下幽深的石底深潭。

"至今月白风清夜":直到如今,在月光明亮、晚风清凉的夜晚,

"潭底时闻似笛吟":在潭水深处,人们偶尔能听到像是笛子在低吟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龙》是宋代诗人舒岳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咏龙”为题,却通篇未着一个“龙”字,而是巧妙通过相关意象含蓄表达主题。前两句描述了一个神秘场景:诗人曾见一位老人坐于潭边岩石之上,转瞬却消失不见,只余下幽深的石潭。后两句则转换视角:在月明风清的夜晚,从这深邃的潭底时常传来好似笛声般的吟鸣之音。整首诗通过“见”与“不见”的视觉对比,以及“似笛吟”的听觉描写,制造悬念。看似离去的老人与幽潭深处传出的奇异声响,共同营造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氛围。诗中月夜潭底传来的声音被暗示为龙吟,手法含蓄而富有韵味,是此诗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永嘉文派代表人物

舒岳祥(1218~1298?),南宋诗人。字舜侯,一字景薛,人称阆风先生,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宝祐进士,授奉化尉,终承直郎。宋亡不仕,讲学以终。舒岳祥是南宋永嘉文派发展到晚期时的代表。其诗自然流畅,清新恬淡,颇具陶渊明诗之神韵,但因为身遭亡国之痛,亦不乏慷慨悲歌之作。著有《史述》《汉砭》《三史纂言》等,诗文集盖总名《阆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句“曾见老人潭上坐”,这句诗展开回忆的场景。“曾见”二字点明这是过去的经历,增添了叙事的真实感。“老人潭上坐”描绘了一幅极为平常的景象:一位老人家坐在水潭边的石头上。诗人选择一个普通老者而非神仙精怪,故意降低神秘感,让人感觉亲切自然,仿佛亲眼所见。一个“坐”字简洁有力,勾勒出老人静处的姿态,显得安宁平静,为下句的突变埋下伏笔。整句平铺直叙,如同开场白,为后面不寻常的事件提供了一个寻常的起点,这种寻常感使得后面的“不见”显得格外突兀。​第二句“忽然不见石泓深”,这句承接上句,情境急转直下。“忽然”强调变化发生的迅速与出人意料,上句还“见”的老者,此刻竟“不见”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制造出强烈的悬念。“石泓深”三个字是描写的对象,它指代那幽深的石底深潭。“石”点明潭的质地,坚硬冰冷,“泓深”则描绘潭水深不见底的特点。老者消失后,读者的视线被迫从人身上转移到这深邃的潭水本身。正是通过这“见”与“不见”的视觉对比,以及“坐”的寻常安宁与“深潭”的深邃未知之间的对立,诗人不着痕迹地暗示了老者可能非同凡响的身份,并成功渲染出一种神秘诡异、令人困惑的紧张气氛。​第三句“至今月白风清夜”,这句诗将时空拉到当下,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氛围。“至今”二字表明前两件往事的影响并非一时,而是延续到了现在,神秘感得以延续。“月白风清夜”是一个非常精炼而富有画面感的描述: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夜空如洗;清凉的风微微吹拂,既宁静又舒适。“月白”写尽了月色的清澈明亮,“风清”则传达了微风的清爽宜人。这样的夜晚本该是恬静安详、令人心旷神怡的。诗人特意营造这样一个美好宁静的环境背景,有双重作用:一是在视觉美感上回应题目中的“咏”,展现自然之美;二是用这种极致的宁静与美好作为铺垫,为后句描写潭底怪异的声音提供强烈的反差背景。越是平静美好的夜晚,那来自深潭的声音就越显得突兀和引人遐想。​第四句“潭底时闻似笛吟”,这是全诗的核心,聚焦于神秘感的听觉体验。“潭底”指明了声音的来源位置,是那深不见底的潭水之底,一个常人无法触及的幽暗之处,使得声音本身就有了非比寻常的起源。“时闻”说明是断断续续、偶尔传来的声响,这种时有时无的不确定性,如同山野间的奇谈,更加引人好奇,也更符合民间传说中神秘事物的特点。最关键的是“似笛吟”,这三个字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这水底传来的声音,听起来如同笛子在鸣响、在吟唱。“笛吟”本可以是悠扬婉转的,但置于此“潭底”深处,又带着“似”的怀疑口吻,就完全不是普通的悦耳音乐了。它听起来像笛声,却又难以确认。正是这个“似笛吟”的模糊比喻,以及从“潭底”传出的特定位置和“时闻”的偶发性,共同在宁静的月夜下强化了潭水的神秘色彩。让读者感受到在那美好的夜晚,一种难以捉摸的、仿佛另一个世界在悄然发出声响,回应着开篇那消失的老者之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舒岳祥《赠渔者》

下一篇:宋·舒岳祥《赠渔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