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朝代:宋作者:郑獬浏览量:1
shǔ
hèn
shuāng
hàn
yín
kǒng
làng
huā
gān
zuò
lái
juàn
huán
lín
shuǐ
mián
lán
jié
bái
yún
diàn
hǎo
shōu
míng
yuè
zhù
jīn
pán
jiàn
zhāng
gōng
qīng
lùn
bīng
zuò
hán

译文

避暑遗憾没有一双翅膀,担心银河的浪花也会干涸。诗人坐得疲倦了之后,又来到水边,躺下睡不着,又靠着栏杆。打算截取白云铺在竹席下,好好收取明月放在金盘里。怎么一见到张公子,清新的言论如冰,使座位都生寒意。

逐句剖析

"避暑恨无双羽翰":避暑遗憾没有一双翅膀,

"银河亦恐浪花干":担心银河的浪花也会干涸。

"坐来已倦还临水":诗人坐得疲倦了之后,又来到水边,

"卧去无眠复倚栏":躺下睡不着,又靠着栏杆。

"拟截白云铺玉簟":打算截取白云铺在竹席下,

"好收明月贮金盘":好好收取明月放在金盘里。

"如何一见张公子":怎么一见到张公子,

"清论如冰洒座寒":清新的言论如冰,使座位都生寒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夏》是北宋诗人郑獬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避暑时的情景与感受。首联写诗人因没有翅膀不能飞离酷热之地,甚至担心银河浪花干涸,表现出暑气之盛。颔联叙述自己坐久生倦去临水,躺下无眠复倚栏,生动展现出避暑时的无聊与烦闷。颈联进一步体现对清凉的渴望。尾联写见到友人张公子,其清论如冰让自己感到寒意,侧面烘托出友人的高洁与谈话的魅力。全诗语言通俗,想象奇特,情感真挚,勾勒了夏日纳凉的画面,表达了对清凉的向往和对故人的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郑獬(1022~1072),北宋文学家。字毅夫,一作义夫,安州安陆(今湖北)人。宋仁宗皇佑五年,状元及第。累迁知制诰,出知荆南。神宗初,拜翰林学士,为王安石所恶,出知杭州,徙青州,提举鸿庆宫。其文有豪气,议论精确,说话简明扼要。其诗有关怀民生疾苦之作,写景咏物诗则飘逸清新。代表作品有《田家》《春尽》《寄并州故人》等。著有《郧溪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夏》是北宋诗人郑獬写的。郑獬于宋仁宗皇祐年间进士及第,为官期间深入体察民间疾苦。其诗作《夏》抒写了夏日避暑的个人体验与遐想。虽以个人感受为主,但结合其民本思想,诗中也隐含着对夏日炽热的无奈以及对清凉的向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夸张:“银河亦恐浪花干”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诗人通过这种大胆的夸张,将炎热的程度进行了放大,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暑热的难耐。比喻:“拟截白云铺玉簟,好收明月贮金盘”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将白云比作可以铺展的玉簟,把明月比作可以盛放的金盘中的物品,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想要截取白云、收纳明月来给自己带来清凉的奇妙想法。

2. 分段赏析

首联:“避暑恨无双羽翰,银河亦恐浪花干”,这两句诗中“恨”字直接抒发了诗人因没有翅膀不能逃离酷热而产生的遗憾之情。“恐”字则进一步强化了暑气的酷热,连银河的浪花都担心会干涸,夸张地描绘出炎热的程度,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坐来已倦还临水,卧去无眠复倚栏”,描写了诗人在夏日里的无聊与烦闷。坐久了感到疲倦,便去水边,希望能得到一丝清凉;躺下后又因炎热无法入眠,只能靠着栏杆,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在酷热中的无奈。颈联:“拟截白云铺玉簟,好收明月贮金盘”,这两句运用了奇特的想象,诗人想要截取白云铺在竹席下,收取明月放在金盘里,以此来获得清凉。这种超现实的想象,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清凉的渴望,也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尾联:“如何一见张公子,清论如冰洒座寒”,笔锋一转,写诗人见到友人张公子后,其清新的言论如冰一般,使座位都生寒意。这里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出友人的高洁与谈话的魅力,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在与友人交流后内心的清爽与愉悦。

3. 作品点评

《夏》这首诗语言精炼,对仗严谨,属七言律诗典范。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如“银河亦恐浪花干”这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炎热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酷暑的直观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郑獬《咏史》

下一篇:宋·郑獬《诗一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