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恨无双羽翰":避暑遗憾没有一双翅膀,
"银河亦恐浪花干":担心银河的浪花也会干涸。
"坐来已倦还临水":诗人坐得疲倦了之后,又来到水边,
"卧去无眠复倚栏":躺下睡不着,又靠着栏杆。
"拟截白云铺玉簟":打算截取白云铺在竹席下,
"好收明月贮金盘":好好收取明月放在金盘里。
"如何一见张公子":怎么一见到张公子,
"清论如冰洒座寒":清新的言论如冰,使座位都生寒意。
北宋文学家
郑獬(1022~1072),北宋文学家。字毅夫,一作义夫,安州安陆(今湖北)人。宋仁宗皇佑五年,状元及第。累迁知制诰,出知荆南。神宗初,拜翰林学士,为王安石所恶,出知杭州,徙青州,提举鸿庆宫。其文有豪气,议论精确,说话简明扼要。其诗有关怀民生疾苦之作,写景咏物诗则飘逸清新。代表作品有《田家》《春尽》《寄并州故人》等。著有《郧溪集》。
1. 写作手法
夸张:“银河亦恐浪花干”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诗人通过这种大胆的夸张,将炎热的程度进行了放大,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暑热的难耐。比喻:“拟截白云铺玉簟,好收明月贮金盘”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诗人将白云比作可以铺展的玉簟,把明月比作可以盛放的金盘中的物品,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想要截取白云、收纳明月来给自己带来清凉的奇妙想法。
2. 分段赏析
首联:“避暑恨无双羽翰,银河亦恐浪花干”,这两句诗中“恨”字直接抒发了诗人因没有翅膀不能逃离酷热而产生的遗憾之情。“恐”字则进一步强化了暑气的酷热,连银河的浪花都担心会干涸,夸张地描绘出炎热的程度,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坐来已倦还临水,卧去无眠复倚栏”,描写了诗人在夏日里的无聊与烦闷。坐久了感到疲倦,便去水边,希望能得到一丝清凉;躺下后又因炎热无法入眠,只能靠着栏杆,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在酷热中的无奈。颈联:“拟截白云铺玉簟,好收明月贮金盘”,这两句运用了奇特的想象,诗人想要截取白云铺在竹席下,收取明月放在金盘里,以此来获得清凉。这种超现实的想象,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清凉的渴望,也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尾联:“如何一见张公子,清论如冰洒座寒”,笔锋一转,写诗人见到友人张公子后,其清新的言论如冰一般,使座位都生寒意。这里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出友人的高洁与谈话的魅力,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在与友人交流后内心的清爽与愉悦。
3. 作品点评
《夏》这首诗语言精炼,对仗严谨,属七言律诗典范。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如“银河亦恐浪花干”这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炎热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酷暑的直观感受。
上一篇:宋·郑獬《咏史》
下一篇:宋·郑獬《诗一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