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徒盗覆甘陵城":凶暴的叛贼攻占了甘陵城,
"白日堂堂枭呼鸣":朗朗白日里如枭鸟般嚣张嘶鸣。
"生灵十万陷死地":十万百姓身陷绝境,
"长刀大戟交纵横":战场上长刀大戟交错纵横,一片混乱。
"留都丞相统河北":留都的丞相统领河北军务。
"雷霆四驰诸侯兵":调兵的命令如雷霆般传向四方,各地军队纷纷响应。
"铁林合围三十里":精锐的骑兵部队形成三十里的合围圈,
"甲光如水鱼鳞明":盔甲的光芒如同水波,像鱼鳞般锃亮耀眼。
"风霜旷野苦暴露":士兵在旷野中忍受风霜露宿之苦,
"未得鼠子腥吾烹":还未能将叛贼烹杀殆尽。
"天子悯恻览群议":天子怜悯百姓苦难,广纳群臣建议,
"冠盖满朝贤公卿":满朝官员皆是贤能的公卿之士。
"安得破贼如裴度":怎能得到如唐代裴度般的平叛英才,
"开封大尹宜其行":开封大尹正适合担此重任。
"公拜稽首出就驾":您行稽首大礼后登车出征,
"画旆猎猎蟠虬狞":绘有虬龙图案的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气势威严。
"沛然德泽随车来":您的恩德如甘霖一般随车降临,
"一煦万物皆发生":一经普照,万物便焕发生机。
"士卒奋怒争以死":士兵们斗志昂扬,争相以死效命,
"遂穷巢穴诛根萌":最终捣毁叛贼巢穴,将其根源彻底铲除。
"平贼之功无与让":平定叛贼的功勋无人能比,
"当见大轴归老成":届时定见这盖世奇功归于您这位老练持重的贤臣。
"夔皋拱列帝舜坐":希望您能像夔、皋这样的贤臣环绕在帝舜身边一样辅佐君王,
"愿补日月歌太平":辅佐君王补全日月般的圣德,共同歌唱天下太平的盛景。
北宋文学家
郑獬(1022~1072),北宋文学家。字毅夫,一作义夫,安州安陆(今湖北)人。宋仁宗皇佑五年,状元及第。累迁知制诰,出知荆南。神宗初,拜翰林学士,为王安石所恶,出知杭州,徙青州,提举鸿庆宫。其文有豪气,议论精确,说话简明扼要。其诗有关怀民生疾苦之作,写景咏物诗则飘逸清新。代表作品有《田家》《春尽》《寄并州故人》等。著有《郧溪集》。
1. 分段赏析
第一段:诗歌一开头“凶徒盗覆甘陵城,白日堂堂枭呼鸣”,直接点明叛贼攻占甘陵城的恶行,将叛贼比作在光天化日下叫嚣的恶枭,生动刻画其嚣张跋扈的丑态,字里行间充满鄙夷。“生灵十万陷死地,长刀大戟交纵横”进一步描绘战乱惨状,“十万”运用夸张,极言受灾百姓之多,“陷死地”凸显民众身处绝境的悲惨;“长刀大戟”以兵器代指残酷战场,“交纵横”展现兵刃交错、混乱血腥的厮杀场面,诗人对战争的痛恨与对百姓的同情溢于言表。第二段:“留都丞相统河北,雷霆四驰诸侯兵”笔锋一转,写留都丞相统领河北军务,调度命令如雷霆般迅猛,各地诸侯纷纷响应,展现出军事指挥的果断与高效。“铁林合围三十里,甲光如水鱼鳞明”,诗人用“铁林”比喻精锐骑兵,“三十里”夸张地写出合围叛军的宏大阵势;“甲光如水”“鱼鳞明”则通过细腻的视觉描写,展现出铠甲的光泽与整齐排列,凸显出军队的严整气势。“风霜旷野苦暴露,未得鼠子腥吾烹”,描绘出士兵在风霜旷野中艰苦露宿的场景,“鼠子”一词充满蔑视,“腥吾烹”直白地表达出将士们对叛贼的切齿痛恨,以及渴望早日平定叛乱的急切心情。第三段:“天子悯恻览群议,冠盖满朝贤公卿”,叙述天子心怀悲悯,广纳群臣建议,满朝皆是贤能之士,既赞颂了天子的贤明,也为引出良将做铺垫。“安得破贼如裴度,开封大尹宜其行”,诗人巧妙借用唐代名相裴度平叛的典故,将开封大尹(明龙图)比作裴度,以反问句“安得”强化肯定,高度赞扬明龙图的卓越才干与平叛能力。“公拜稽首出就驾,画旆猎猎蟠虬狞”,刻画明龙图受命出征的场景,“拜稽首”表现其恭敬庄重,“画旆猎猎”描绘旌旗飘扬,“蟠虬狞”以旗上狰狞的虬龙图案,烘托出出征时的威严气势,让人感受到大军出征的震撼力。第四段:“沛然德泽随车来,一煦万物皆发生”,诗人将明龙图的仁政比作充沛的甘霖、温暖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其德政对军民的滋养与感化。正因如此,“士卒奋怒争以死”,士兵们感念恩德,奋勇争先,不惜以死效命,最终“遂穷巢穴诛根萌”,彻底捣毁叛贼巢穴,根除祸患,展现出战斗胜利的畅快淋漓与彻底平叛的坚定决心。“平贼之功无与让,当见大轴归老成”,诗人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直言明龙图的平叛功勋无人能及,“大轴”代指首功,“老成”凸显其老练持重,对明龙图的功绩给予了极高的认可。第五段:诗歌结尾,“夔皋拱列帝舜坐,愿补日月歌太平”,诗人把明龙图和满朝大臣比作舜帝身边的贤臣,“补日月”寓意他们辅佐帝王成就圣德,共同为国家增光添彩,“歌太平”则点明全诗主旨,表达出对君臣同心、天下太平的美好向往与诚挚颂祷,为全诗画上了一个圆满而富有希望的句号。
上一篇:宋·郑獬《夏夜淮上寄随子直》
下一篇:宋·郑獬《临淮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