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zhōng
táo
huā

朝代:宋作者:郑獬浏览量:1
chūn
guān
shān
wèi
chí
zhù
luó
shān
xià
jiàn
西
shī
xiū
bái
shuāng
bìn
qiě
duì
qīng
zūn
chā
zhī
zòng
luò
suí
liú
shuǐ
jǐn
kāi
wéi
yǒu
bái
yún
zhī
chóu
chàng
rén
shǎng
yǒu
chūn
fēng
èr
yuè
shí

译文

春天来到关山也没有太迟,苎萝山下见到了如同西施般美丽的桃花。不因两鬓生出的白发而羞愧,暂且对着酒杯插上一枝桃花。即使飘落也不会随着流水远去,只有白云知道它刚刚开放。何必惆怅没有人欣赏,自然会有二月春风来赏识它。

逐句剖析

"春入关山亦未迟":春天来到关山也没有太迟,

"苎萝山下见西施":苎萝山下见到了如同西施般美丽的桃花。

"不羞白发欺双鬓":不因两鬓生出的白发而羞愧,

"且对清尊插一枝":暂且对着酒杯插上一枝桃花。

"纵落不随流水去":即使飘落也不会随着流水远去,

"仅开惟有白云知":只有白云知道它刚刚开放。

"何须惆怅无人赏":何必惆怅没有人欣赏,

"自有春风二月时":自然会有二月春风来赏识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中桃花》是北宋诗人郑獬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山中桃花为吟咏对象,通过对桃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桃花高洁品质的赞美以及自身豁达的心境。首联将桃花比作西施,盛赞其美丽。颔联中诗人以不羞白发插桃花的行为,展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颈联描绘桃花飘落不随流水的特性,凸显其与众不同。尾联则表明不必因无人欣赏而惆怅,自有春风懂得欣赏,体现出诗人对桃花的理解和自身内心的豁达。全诗借物抒情,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郑獬(1022~1072),北宋文学家。字毅夫,一作义夫,安州安陆(今湖北)人。宋仁宗皇佑五年,状元及第。累迁知制诰,出知荆南。神宗初,拜翰林学士,为王安石所恶,出知杭州,徙青州,提举鸿庆宫。其文有豪气,议论精确,说话简明扼要。其诗有关怀民生疾苦之作,写景咏物诗则飘逸清新。代表作品有《田家》《春尽》《寄并州故人》等。著有《郧溪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春入关山亦未迟,苎萝山下见西施”,这两句诗中“春入关山”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春天来到了关山。“亦未迟”表示虽然春天来得可能稍晚一些,但也不算迟,给人一种欣慰的感觉。“苎萝山下见西施”,苎萝山是西施的故乡,这里将桃花比作西施,形象地写出了桃花的美丽动人,仿佛让人看到了在苎萝山下盛开的娇艳桃花,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蕴。颔联:“不羞白发欺双鬓,且对清尊插一枝”,这两句诗中“不羞白发”体现了诗人对自己两鬓斑白的坦然态度,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感到羞愧。“欺双鬓”则形象地描绘出白发在两鬓滋生的状态。“且对清尊插一枝”,诗人暂且对着酒杯插上一枝桃花,这一动作表现出诗人的洒脱和对桃花的喜爱,同时也营造出一种闲适、惬意的氛围。颈联:“纵落不随流水去,仅开惟有白云知”,这两句诗中“纵落”表示即使桃花飘落。“不随流水去”则突出了桃花的高洁品质,它不会像普通的花瓣一样随着流水远去,而是有着自己的坚守。“仅开惟有白云知”,只有白云知道桃花刚刚开放,进一步强调了桃花的孤独和高洁,也暗示了诗人对桃花的理解和欣赏。尾联:“何须惆怅无人赏,自有春风二月时”,这两句诗中“何须惆怅”表达了诗人对桃花的安慰和鼓励,不必因为无人欣赏而感到惆怅。“无人赏”则点明了桃花所处的孤独境地。“自有春风二月时”,诗人认为自然会有二月春风来赏识桃花,既表达了对桃花的信心,也体现出诗人内心的豁达和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郑獬《水浅舟滞解闷十绝》

下一篇:宋·郑獬《咏竹寄元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