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àn
西

朝代:宋作者:郑獬浏览量:1
miàn
qīng
shān
xiù
wéi
píng
wàn
qǐng
luó
fēng
yáo
jiǔ
miàn
jīn
lín
huó
yuè
nòng
guāng
zhuàn
fēi
zuì
bàn
mián
hóng
zhú
xià
huà
chuán
xíng
chàng
cǎi
lián
guī
shí
nián
xiù
zhē
chén
chóu
chàng
fēi
yún
mǎn
cuì
wēi

译文

西湖四面环绕着苍翠的山峦,如同紫色的锦绣屏障,平静的湖面如万顷展开的碧绿罗衣。风吹动酒面,泛起的涟漪像金色鱼鳞般鲜活灵动,月光在波光中嬉戏,水面纹路如玉篆(篆书)般轻盈飞舞。醉酒的客人们,半睡半醒地躺在摇曳的红烛光影之下,画船缓缓前行,远处传来采莲人归航的歌声。十年来,衣袖间总沾着世俗的尘土,此刻满怀惆怅,只见飞云漫山,青峦叠翠。

逐句剖析

"四面青山紫绣围":西湖四面环绕着苍翠的山峦,如同紫色的锦绣屏障,

"平湖万顷碧罗衣":平静的湖面如万顷展开的碧绿罗衣。

"风摇酒面金鳞活":风吹动酒面,泛起的涟漪像金色鱼鳞般鲜活灵动,

"月弄波光玉篆飞":月光在波光中嬉戏,水面纹路如玉篆(篆书)般轻盈飞舞。

"醉客半眠红烛下":醉酒的客人们,半睡半醒地躺在摇曳的红烛光影之下,

"画船行唱采莲归":画船缓缓前行,远处传来采莲人归航的歌声。

"十年衣袖遮尘土":十年来,衣袖间总沾着世俗的尘土,

"惆怅飞云满翠微":此刻满怀惆怅,只见飞云漫山,青峦叠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忆泛西湖》是北宋郑獬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围绕“忆”字展开,先描绘西湖美景:四面青山如紫色绣幕环绕,平湖万顷似碧绿罗衣铺展;风吹水面泛起金鳞般的涟漪,月映波光如玉篆文字流动。接着转向人物活动——醉客在红烛下半眠,画船上传来采莲归歌,画面闲适生动。尾联笔锋一转,由眼前之景引出十年漂泊的感慨:衣袖间落满尘土,望空中飞云漫过青翠山峦,满是惆怅。全诗语言通俗生动,善用比喻(如“紫绣围”“碧罗衣”),动静结合写景,最后以景结情,将对西湖美景的怀念与人生漂泊的怅惘自然融合,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郑獬(1022~1072),北宋文学家。字毅夫,一作义夫,安州安陆(今湖北)人。宋仁宗皇佑五年,状元及第。累迁知制诰,出知荆南。神宗初,拜翰林学士,为王安石所恶,出知杭州,徙青州,提举鸿庆宫。其文有豪气,议论精确,说话简明扼要。其诗有关怀民生疾苦之作,写景咏物诗则飘逸清新。代表作品有《田家》《春尽》《寄并州故人》等。著有《郧溪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四面青山紫绣围,平湖万顷碧罗衣”以宏阔视角勾勒西湖全景。“四面青山”如紫色锦绣环绕,“平湖万顷”似碧绿罗衣铺展,用“紫绣”“碧罗衣”的比喻,将山色的浓郁与湖水的澄澈交融,画面色彩明丽,展现出西湖被群山环抱、湖面浩渺的壮美景象,奠定了全诗明快秀美的基调。颔联“风摇酒面金鳞活,月弄波光玉篆飞”聚焦细节,以动态笔触写泛湖之趣。“风摇酒面”写微风拂过,酒盏中涟漪轻漾,如金色鱼鳞般鲜活灵动;“月弄波光”状月光在湖面流转,似玉制篆文轻盈飞舞。风、月与酒、波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既写出湖面的细腻波光,也暗含游人饮酒赏景时的惬意心境。颈联“醉客半眠红烛下,画船行唱采莲归”转向人物活动,由景及人。“醉客半眠”勾勒出宴饮后微醺小憩的闲适状态,“红烛”的暖色调烘托出温馨氛围;“画船行唱”则以采莲归来的歌声点缀,动静交织,描绘出一幅夜泛西湖、醉歌相和的生动画面,传递出游湖时的欢愉与沉浸感。尾联“十年衣袖遮尘土,惆怅飞云满翠微”陡然转折,由回忆转入现实。“十年”二字跨越时间长河,“衣袖遮尘土”暗喻多年奔波劳碌的艰辛;“惆怅飞云”以翠微山间的飘云为喻,将当下的漂泊感与昔时西湖的闲适对比,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以及现实漂泊中的怅惘之情,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郑獬《冬日同仲巽及府寮游万寿寺》

下一篇:宋·郑獬《被恩出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