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怒蓬勃":寒冷的风猛烈地刮起来,
"排户入吾室":吹开了门进入我的屋子。
"沙灰涨天黑":沙尘和灰烬漫天飞舞,天空变得昏暗,
"白日赤黄色":太阳也呈现出赤黄色。
"捉衣拥肩坐":我赶忙抓起衣服裹住肩膀坐下,
"心脾寒憀慄":心和脾都因寒冷而颤抖。
"须臾天气变":不一会儿天气就发生了变化,
"阴黯如涂漆":天色阴暗得如同涂了漆一般。
"跳空雨雹飞":冰雹从空中飞落,
"四走珠玑出":四处溅起如同珍珠般的东西。
"数子方叹惊":我们几个人正在感叹惊讶,
"共怪天公逸":一起埋怨老天爷太随意。
"先生携书来":先生拿着书来了,
"昂颐杖飞策":高昂着头,拄着拐杖大步走来。
"乃召二三子":于是召集了几个学生,
"环坐与之席":围坐在一起,给他们安排座位。
"呼童令取酒":先生叫童子去拿酒,
"盘饤杂梨栗":盘子里装满了梨和栗子等食物。
"酒行寒气除":酒过几巡,寒冷的气息消散了,
"春阳生四壁":仿佛春天的阳光照进了屋子的四周。
"先生说大义":先生讲述着高深的道理,
"驰骛何纤悉":思路是如此的清晰细致。
"洞彻人精神":先生的话语深入人心,
"两耳飞霹雳":让人感觉如同两耳听到霹雳一般震撼。
"老语植根节":先生所说的老道理如同深深扎根的树木,
"九牛不可屈":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倒。
"尧眉与舜目":先生说起尧的眉毛、舜的眼睛,
"缅若曾相识":仿佛让人感觉曾经相识一般。
"如当夜黑中":就好像在漆黑的夜晚,
"光耀见赤日":突然看到了闪耀的赤日。
"退思圣贤业":事后思考圣贤的事业,
"所积在劘剔":他们的成就都是通过不断地磨砺得来的。
"韦皮画山龙":用韦皮画的龙和山,
"块泥亦瓦砾":一块泥土相比也不过是瓦砾一般。
"人固有识智":人本来就有智慧和见识,
"非如物之植":不像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只能扎根生长。
"而不自刻苦":如果自己不刻苦努力,
"昼夜如刀尺":那就像白天黑夜被刀尺丈量一样虚度光阴。
"年齿方壮健":年纪正处在壮健的时候,
"男儿宜努力":男子汉应该努力奋斗。
"方今太平民":如今虽然是太平时期,
"尚未获苏息":百姓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
"谁能拱两手":谁能够两手空空地拱着,
"看人树勋绩":看着别人建立功勋呢。
北宋文学家
郑獬(1022~1072),北宋文学家。字毅夫,一作义夫,安州安陆(今湖北)人。宋仁宗皇佑五年,状元及第。累迁知制诰,出知荆南。神宗初,拜翰林学士,为王安石所恶,出知杭州,徙青州,提举鸿庆宫。其文有豪气,议论精确,说话简明扼要。其诗有关怀民生疾苦之作,写景咏物诗则飘逸清新。代表作品有《田家》《春尽》《寄并州故人》等。著有《郧溪集》。
1. 分段赏析
“寒风怒蓬勃,排户入吾室。沙灰涨天黑,白日赤黄色。捉衣拥肩坐,心脾寒憀慄。须臾天气变,阴黯如涂漆。跳空雨雹飞,四走珠玑出”,开篇描绘了大寒时节恶劣的天气,狂风呼啸,沙尘漫天,天气突变,冰雹飞舞,营造出一种压抑、寒冷的氛围,为后文先生的讲学做铺垫。“数子方叹惊,共怪天公逸。先生携书来,昂颐杖飞策。乃召二三子,环坐与之席。呼童令取酒,盘饤杂梨栗”,诗人在恶劣天气中感叹惊讶,此时先生带着书前来,召集学生围坐在一起,并吩咐童子拿酒和食物,展现出一种闲适而又充满文化氛围的场景。“酒行寒气除,春阳生四壁。先生说大义,驰骛何纤悉。洞彻人精神,两耳飞霹雳”,酒过之后,寒冷消散,先生开始讲述圣贤的大道理,讲解细致入微,深入人心,让听众深受震撼。“老语植根节,九牛不可屈。尧眉与舜目,缅若曾相识。如当夜黑中,光耀见赤日”,先生所说的道理如同扎根的树木,坚不可摧。他提到尧舜的形象,让人感觉仿佛曾经相识,在黑暗中如同看到明亮的太阳,强调了圣贤之道的伟大。“退思圣贤业,所积在劘剔。韦皮画山龙,块泥亦瓦砾。人固有识智,非如物之植”,诗人思考圣贤的事业,认为他们的成就源于不断地磨砺。用韦皮画的龙和山与泥土相比,说明人不能像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而应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就。“而不自刻苦,昼夜如刀尺。年齿方壮健,男儿宜努力。方今太平民,尚未获苏息。谁能拱两手,看人树勋绩”,诗人强调如果自己不刻苦努力,就会虚度光阴。年纪正壮健时,男子汉应积极进取。如今虽是太平时期,百姓还未充分休养生息,人们不应无所作为,而应努力建立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