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liú

朝代:宋作者:郑獬浏览量:1
gāo
zhī
zhòng
zhé
shuāng
lǎo
liè
dān
shì
pōu
jīn
wǎn
mǎn
duī
hóng
zhū
gēn
suī
chuán
xià
zhòng
jìn
xiān
zuò
jiāng
nán
xìn
rén
yīng
jiàn

译文

石榴树枝条高耸,仿佛沉重得快要被折断,寒霜使它的表皮裂开,露出红色的果肉。试着剖开它,就像打开紫金碗,里面堆满了红色的珍珠般的石榴籽。它的根虽然传说来自大夏,但种植的地方必定靠近仙境之都。把它称作江南的信物,人们应该会看轻橘子了。

逐句剖析

"高枝重欲折":石榴树枝条高耸,仿佛沉重得快要被折断,

"霜老裂丹肤":寒霜使它的表皮裂开,露出红色的果肉。

"试剖紫金碗":试着剖开它,就像打开紫金碗,

"满堆红玉珠":里面堆满了红色的珍珠般的石榴籽。

"根虽传大夏":它的根虽然传说来自大夏,

"种必近仙都":但种植的地方必定靠近仙境之都。

"题作江南信":把它称作江南的信物,

"人应贱橘奴":人们应该会看轻橘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石榴》是北宋郑獬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围绕石榴展开,生动地描绘了石榴的形态、色泽等特点。首联描绘了石榴树枝条高耸沉重,寒霜使表皮裂开的景象,展现出石榴成熟时的状态。颔联将石榴比作紫金碗,石榴籽比作红玉珠,形象地描绘出石榴内部果实的饱满与美丽。颈联则赋予石榴神秘的色彩,传说它的根来自大夏,种植的地方靠近仙境之都,增添了石榴的高雅气质。尾联将石榴与橘子作比较,认为石榴可以称作江南的信物,人们应该会看轻橘子了,表达了对石榴的高度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郑獬(1022~1072),北宋文学家。字毅夫,一作义夫,安州安陆(今湖北)人。宋仁宗皇佑五年,状元及第。累迁知制诰,出知荆南。神宗初,拜翰林学士,为王安石所恶,出知杭州,徙青州,提举鸿庆宫。其文有豪气,议论精确,说话简明扼要。其诗有关怀民生疾苦之作,写景咏物诗则飘逸清新。代表作品有《田家》《春尽》《寄并州故人》等。著有《郧溪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高枝重欲折,霜老裂丹肤”:“高枝”描绘了石榴树枝条的生长状态,“重欲折”则强调了枝条的沉重,仿佛快要被折断,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霜老裂丹肤”,“霜老”点明了季节和气候条件,“裂丹肤”则生动地描绘出寒霜使石榴表皮裂开的景象,展现出石榴成熟时的状态,为后文描写石榴果实做铺垫。“试剖紫金碗,满堆红玉珠”:“试剖”表示尝试剖开石榴,“紫金碗”将石榴比作紫金碗,形象地描绘出石榴的外形和质感。“满堆红玉珠”则将石榴籽比作红玉珠,生动地描绘出石榴内部果实的饱满与美丽,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受,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晶莹剔透的石榴籽。“根虽传大夏,种必近仙都”:“根虽”和“种必”形成对比,强调了石榴的神秘色彩。“传大夏”传说石榴的根来自大夏,“近仙都”则说种植的地方靠近仙境之都,增添了石榴的高雅气质,使石榴不仅仅是一种水果,更具有了一种神秘的文化内涵。“题作江南信,人应贱橘奴”:“题作”表示将石榴称作,“江南信”将石榴比作江南的信物,赋予了石榴特殊的意义。“人应贱橘奴”,“橘奴”指橘子,通过将石榴与橘子作比较,认为人们应该会看轻橘子了,表达了对石榴的高度赞美,进一步强调了石榴的独特之处。全诗通过对石榴的形态、色泽等方面的描写,赋予石榴神秘的色彩,并将其与橘子作比较,表达了诗人对石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郑獬《早朝马上口占》

下一篇:宋·郑獬《自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