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风如狂兕":大地上的狂风如同疯狂的兕牛,
"来自黑山旁":它从黑山的旁边刮来。
"坤维欲倾动":大地似乎将要倾覆震动,
"冷日青无光":寒冷的太阳黯淡无光。
"飞沙击我面":飞舞的沙石击打着我的脸庞,
"积雪沾我裳":堆积的积雪沾湿了我的衣裳。
"岂无玉壶酒":难道我没有玉壶中的美酒吗,
"饮之冰满肠":喝下去却感觉寒冰充满了肚肠。
"鸟兽不留迹":鸟兽都没有留下踪迹,
"我行安可当":我的前行又谈何容易。
"云中本汉土":云中地区本来就是汉朝的领土,
"几年非我疆":却已经有好几年不属于我们的疆域了。
# 非我疆:原作遭杀伤,据张本校改。
"元气遂隳裂":元气于是毁坏分裂,
"老阴独盛强":阴气独自旺盛强大。
"东日拂沧海":东方的太阳拂过沧海,
"此地埋寒霜":而这个地方却埋藏着寒冷的霜雪。
"况在穷腊后":何况在这年终岁末的时候,
"堕指乃为常":手指冻掉已经成为了常事。
"安得天子泽":怎么才能得到天子的恩泽,
"浩荡渐穷荒":让这浩荡的恩泽渐渐惠及这荒凉偏远的地方。
"扫去妖氛俗":扫除那妖邪的雾气和粗俗的风气,
# 妖氛:旧注:原亦显系避讳挖改。张本作妖氛祲。
"沐以楚兰汤":用楚地的兰花香汤沐浴。
"东风十万家":东风吹拂着千家万户,
"画楼春日长":装饰华丽的楼阁在春日里显得格外漫长。
"草踏锦靴缘":人们踏着青草,锦靴的边缘沾染着春色,
"花入罗衣香":花朵融入罗衣,散发着阵阵香气。
"行人卷双袖":行人们卷起双袖,
"长歌归故乡":唱着长歌回到故乡。
北宋文学家
郑獬(1022~1072),北宋文学家。字毅夫,一作义夫,安州安陆(今湖北)人。宋仁宗皇佑五年,状元及第。累迁知制诰,出知荆南。神宗初,拜翰林学士,为王安石所恶,出知杭州,徙青州,提举鸿庆宫。其文有豪气,议论精确,说话简明扼要。其诗有关怀民生疾苦之作,写景咏物诗则飘逸清新。代表作品有《田家》《春尽》《寄并州故人》等。著有《郧溪集》。
1. 分段赏析
“地风如狂兕,来自黑山旁。坤维欲倾动,冷日青无光”,开篇点明地点和季节,通过比喻的手法,将狂风比作疯狂的兕牛,形象地描绘出狂风的猛烈。“来自黑山旁”则点明了狂风的来源,增添了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氛围。“坤维欲倾动,冷日青无光”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大地似乎都要倾覆,太阳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给人一种压抑和恐惧的感觉。“飞沙击我面,积雪沾我裳。岂无玉壶酒,饮之冰满肠”,这几句描写了诗人在恶劣环境中的具体感受。“飞沙击我面,积雪沾我裳”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狂风飞沙和积雪中的艰难处境。“岂无玉壶酒,饮之冰满肠”则以一种幽默而又无奈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在寒冷中即使有酒也难以抵御寒冷的心情。“鸟兽不留迹,我行安可当。云中本汉土,几年非我疆”,这四句诗中“鸟兽不留迹,我行安可当”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恶劣,连鸟兽都不愿在此停留,诗人却要艰难前行,突出了诗人的勇气和使命感。“云中本汉土,几年非我疆”则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国家领土问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领土沦陷的痛心。“元气遂隳裂,老阴独盛强。东日拂沧海,此地埋寒霜”,前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元气的分裂衰败与老阴的盛强进行对比,突出了局势的严峻和异常。后两句形成了鲜明的空间对比。蕴含着一种对理想与现实巨大落差的感慨,东日的光明美好象征着理想和希望,而此地的寒霜则象征着现实的残酷和无奈。“况在穷腊后,堕指乃为常。安得天子泽,浩荡渐穷荒”,这四句诗中“况在穷腊后,堕指乃为常”再次强调了边塞的寒冷和生活的艰苦,在年终岁末的时候,手指冻掉已经成为了常事。“安得天子泽,浩荡渐穷荒”则表达了诗人对天子恩泽的渴望,希望能让这浩荡的恩泽渐渐惠及这荒凉偏远的地方。“扫去妖氛俗,沐以楚兰汤。东风十万家,画楼春日长”,这几句是诗人的想象,他希望能够扫除边塞的妖邪雾气和粗俗风气,用楚地的兰花香汤沐浴,使边塞地区焕然一新。“东风十万家,画楼春日长”描绘了一幅和平美好的景象,东风吹拂着千家万户,装饰华丽的楼阁在春日里显得格外漫长。“草踏锦靴缘,花入罗衣香。行人卷双袖,长歌归故乡”,进一步描绘了和平美好的生活场景,人们踏着青草,锦靴的边缘沾染着春色;花朵融入罗衣,散发着阵阵香气。行人们卷起双袖,唱着长歌回到故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
上一篇:宋·郑獬《寄并州故人》
下一篇:宋·郑獬《水浅舟滞解闷十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