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wèi

朝代:宋作者:郑獬浏览量:1
diāo
qiú
mǎi
chóng
lái
gǎn
jiě
jīn
dāng
shí
céng
jiāng
jūn
jīn
hái
chéng
shǐ
使
zhě
chē
guǎn
jiàn
fēi
rén
hòu
lóu
tái
jiù
xuě
xiāo
chū
hán
mén
piān
chāo
chàng
lèi
mǎn
zhāo
yáng
shì
jiù
shū

译文

回忆当年拿貂皮袍子换玉壶,再次来到这里不敢解下金鱼符。那时曾经拜谒将军的府邸,今天又乘坐着使者的车子。歌乐声渐渐消失在人离去之后,楼台依然如旧,正是积雪刚消融之时。韩门的弟子格外惆怅,泪水沾湿了在朝阳下翻看的记载旧人旧事的书籍。

逐句剖析

"忆把貂裘买玉壶":回忆当年拿貂皮袍子换玉壶,

"重来不敢解金鱼":再次来到这里不敢解下金鱼符。

"当时曾谒将军府":那时曾经拜谒将军的府邸,

"今日还乘使者车":今天又乘坐着使者的车子。

"歌管渐非人去后":歌乐声渐渐消失在人离去之后,

"楼台依旧雪消初":楼台依然如旧,正是积雪刚消融之时。

"韩门弟子偏怊怅":韩门的弟子格外惆怅,

"泪满朝阳耆旧书":泪水沾湿了在朝阳下翻看的记载旧人旧事的书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魏都》是宋代郑獬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通过重游魏都的见闻感受,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首联回忆昔日豪情,颔联对比今昔身份变化,颈联以“歌管渐非”“楼台依旧”的对比突出人事变迁,尾联借“韩门弟子”的典故表达对往昔的追忆。全诗运用对比手法,语言凝练,情感深沉,体现了宋代怀古诗的典型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郑獬(1022~1072),北宋文学家。字毅夫,一作义夫,安州安陆(今湖北)人。宋仁宗皇佑五年,状元及第。累迁知制诰,出知荆南。神宗初,拜翰林学士,为王安石所恶,出知杭州,徙青州,提举鸿庆宫。其文有豪气,议论精确,说话简明扼要。其诗有关怀民生疾苦之作,写景咏物诗则飘逸清新。代表作品有《田家》《春尽》《寄并州故人》等。著有《郧溪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忆把貂裘买玉壶”,回想当年,曾用贵重的貂裘换过一只玉壶。那时的貂裘衬着少年意气,玉壶映着坦荡心境,字里藏着从前的洒脱,也为后面的感慨埋下淡淡的引子。​“重来不敢解金鱼”,如今再到这里,腰间的金鱼符(官员随身的信物)却怎么也不敢解下来。不是不愿,而是怕这一动,就惊扰了过往的时光,透着对旧日的小心敬畏和此刻的几分拘谨。​“当时曾谒将军府”,还记得那时候,曾自在地走进将军的府邸,或许门客往来、笑语相迎,那些交往的片段像在眼前晃。​“今日还乘使者车”,如今却坐着使者的车子重新经过,身份变了,心境也不同。当年的随意和此刻的规整摆在一起,时光留下的痕迹让人心里泛起波澜。​“歌管渐非人去后”,从前满耳的歌乐声,在人离开后慢慢停了,连最后一点回声都淡了。空荡荡的庭院里,只剩这“渐非”的寂静,把热闹散后的冷清写得很真。​“楼台依旧雪消初”,可那些楼台还立在那里,和当年雪刚融化时一样——檐角还沾着融雪的水痕,台阶下的残雪刚退成湿润的泥土。景物没怎么变,反倒更让人觉得人事早已经不一样了。​“韩门弟子偏怊怅”,作为韩先生门下的学生,此刻心里的惆怅比旁人更重些。或许是想起先生曾在这里讲过的故事,或许是念及师门旧情,这份伤感里藏着特别的牵挂。​“泪满朝阳耆旧书”,手里捧着记载故老旧事的书,朝阳把书页照得发亮,眼泪却不知不觉落在纸上,慢慢晕开一小片湿痕。这泪水混着晨光,把心里的怅惘浸得又浓又沉,看过的人都能懂那说不出的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郑獬《李道士》

下一篇:宋·郑獬《昔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