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jiāng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苏泂浏览量:1
cháng
jiāng
liù
yuè
jué
xiān
āi
shǔ
xiàng
fēng
qián
tuì
退
qiū
cóng
hòu
lái
wèn
tóng
zhī
luò
xiū
guì
dài
huā
kāi
chóu
piān
zhōu
xìng
fēn
míng
huàn
huí

译文

长江流域地区很凉快,没有夏天,秋风吹过大地,微尘不起,一片澄澈明净。面对秋风,褪去暑热,秋雨过后,送来秋凉。寻访梧桐,才知道梧桐叶已经开始飘落,修剪桂树,静待桂花如约盛开。从前乘坐小船在五湖漫游的兴致,企盼能够重新召唤回那段美好,再次踏秋出游。

逐句剖析

"长江无六月":长江流域地区很凉快,没有夏天,

# 长江无六月:指长江流域地区很凉快,没有夏天。宋杨万里《五月初二日苦熟》诗:人言长江无六月,我言六月无长江。

"大地绝纤埃":秋风吹过大地,微尘不起,一片澄澈明净。

# 纤埃:亦作“纎埃”,微尘。

"暑向风前退":面对秋风,褪去暑热,

"秋从雨后来":秋雨过后,送来秋凉。

"问桐知叶落":寻访梧桐,才知道梧桐叶已经开始飘落,

"修桂待花开":修剪桂树,静待桂花如约盛开。

"畴昔扁舟兴":从前乘坐小船在五湖漫游的兴致,

# 扁舟:小船。,畴昔:往昔、以前;往事或以往的情怀。

"分明欲唤回":企盼能够重新召唤回那段美好,再次踏秋出游。

# 唤回:召唤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长江二首(其一)》是宋代苏泂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围绕长江边的季节变换展开,先写长江流域地区没有夏天,大地纤尘不起;接着描绘暑气在风前消退,秋凉在雨后到来;然后写寻访梧桐得知叶落,静候桂花开放;最后抒发往昔乘扁舟的兴致仿佛要被重新唤起。诗人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语言质朴自然。通过描绘长江边夏日将尽、秋意初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锐感知和对未来的深切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苏泂(1170?~?),南宋诗人。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相苏颂四世孙,曾拜陆游为师,少随其祖游宦入蜀,长而落拓四方。曾入建康幕,而终偃蹇不遇。苏泂与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其存诗多抒穷愁潦倒之情或师友赠答,题材较狭窄。《春歌》《江上遣兴》《抒怀》《西陵道中》《舟中》等诗,或清新流丽,或飘逸豪放,《金陵怀古》七绝多至二百首,尤为雄奇。他亦能词。著有《泠然斋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介绍了长江流域无夏日、大地无纤尘、暑气消退、秋凉到来、桐叶飘落、桂花将开、往昔扁舟兴致欲被唤回的内容,借长江边夏日将尽、秋意初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锐感知和对未来的深切期盼。

2. 分段赏析

首联“长江无六月,大地绝纤埃”开篇描绘长江流域地区没有夏天,大地纤尘不起的景象。通过对长江边独特气候和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凉、洁净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对季节变换感知的情感基调,让读者迅速感受到诗人对眼前景象的关注。颔联“暑向风前退,秋从雨后来”描绘暑气在风前消退,秋凉在雨后到来的情景。进一步展现长江边季节交替的特点,将暑气和秋凉的变化与风、雨等自然现象相连,使画面更加生动,也让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知更加具体。颈联“问桐知叶落,修桂待花开”描写寻访梧桐才知道桐叶已经开始飘落,修剪桂树静候桂花开放的情景。从对宏观气候的描写聚焦到具体的植物变化,从听觉和视觉角度进一步丰富长江边季节变换的景色描写,桐叶飘落和桂花将开的景象相互映衬,强化了季节变换的氛围。尾联“畴昔扁舟兴,分明欲唤回”抒发往昔乘坐小船在江湖漫游的兴致,如今这秋日的景致仿佛唤醒了那份早已逝去的兴致。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慨和对往昔的怀念,使诗歌的情感更加直接和强烈,点明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未来的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泂《正月二十七日陪唐子耆登卧龙时稼轩已去令人怀之》

下一篇:宋·苏泂《寄卫太常二首 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