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zhōng

朝代:宋作者:苏泂浏览量:1
yíng
yíng
chí
shàng
huā
huā
xià
shuāng
shuāng
jiá
dié
bàn
duì
duì
yuān
yāng
chí
jīn
zuò
lín
cuì
wéi
zuò
shān
chūn
shān
chūn
chóu

译文

池面上,花儿盈盈绽放,花下细雨沙沙,轻落如诉。双双蝴蝶相伴翻飞,对对鸳鸯相依低语。池中鱼儿披着金鳞游弋,翠鸟振翅,羽毛似翡翠夺目。我独坐山中,看尽一春风景,却在这满山春色里,独自愁闷自语。

逐句剖析

"盈盈池上花":池面上,花儿盈盈绽放,

"瑟瑟花下雨":花下细雨沙沙,轻落如诉。

"双双蛱蝶伴":双双蝴蝶相伴翻飞,

"对对鸳鸯侣":对对鸳鸯相依低语。

"池鱼金作鳞":池中鱼儿披着金鳞游弋,

"鱼虎翠为羽":翠鸟振翅,羽毛似翡翠夺目。

"兀坐一山春":我独坐山中,看尽一春风景,

"山春愁独语":却在这满山春色里,独自愁闷自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中雨》是宋代诗人苏泂创作的五言古诗,收录在《泠然斋集》中。全诗以春日山雨为背景,通过“池上花”“蛱蝶伴”“鸳鸯侣”“金鳞鱼”等清新明快的自然意象,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雨图景。整首诗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动静结合的笔法既展现了自然的灵动之美,又暗含了文人雅士的幽微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苏泂(1170?~?),南宋诗人。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相苏颂四世孙,曾拜陆游为师,少随其祖游宦入蜀,长而落拓四方。曾入建康幕,而终偃蹇不遇。苏泂与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其存诗多抒穷愁潦倒之情或师友赠答,题材较狭窄。《春歌》《江上遣兴》《抒怀》《西陵道中》《舟中》等诗,或清新流丽,或飘逸豪放,《金陵怀古》七绝多至二百首,尤为雄奇。他亦能词。著有《泠然斋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全诗前六句描绘了春日池畔繁花摇曳、蛱蝶穿梭、鸳鸯栖息、金鳞游弋、翠鸟莹润的明媚图景,通过丰富的意象、鲜明的色彩对比与生动的动态描写,营造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氛围;后两句笔锋一转,刻画诗人兀坐愁思、独语抒怀的孤寂形象,以自然春光的明媚与人物内心的愁绪形成强烈反差,表达了诗人面对美好春景却难遣孤独的惆怅之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盈盈池上花,瑟瑟花下雨”中,“盈盈”形容花的轻盈姿态,“瑟瑟”模拟雨声的细密轻柔,仅用叠词便将池边花影与微雨交织的意境呈现,未添加任何华丽修饰,却让读者感受到画面的动态与静谧。

3. 分段赏析

前六句采用白描手法,如同工笔画般细致呈现春日图景:池边繁花在细雨中轻轻摇曳,蛱蝶成双在花丛穿梭,鸳鸯两两相依栖息,池中金鳞游弋闪烁,翠鸟羽毛如玉般莹润。诗人用“池畔”“蛱蝶”“鸳鸯”“池鱼”“翠鸟”等意象,通过视觉上的色彩对比(金鳞与翠羽)和动态描写(摇曳、飞舞、结伴),将春日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笔锋陡转,以“兀坐”“愁独语”将视角从自然景物转向人物内心。前文铺陈的明媚春光与此刻的孤寂身影形成强烈反差——池畔繁花依旧摇曳,蛱蝶鸳鸯仍在嬉戏,但观景之人却独自静坐,将满腹愁绪诉诸言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泂《十二峰》

下一篇:宋·苏泂《雨中海棠花放简冯元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