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迤来何代":江水绵延流淌,不知从哪个朝代开始,
"崩腾直至今":汹涌奔腾的气势,一直延续到了如今。
"飞潜知险地":空中飞翔的鸟儿与水中潜游的鱼,都深知这里是险恶之地,
"征逐欠闲心":而世人追逐名利,早已失去了闲适之心。
"西障残山渺":西边的山峦如屏障般矗立,残破的峰影在远方若隐若现,
"东流大海深":江水向东奔去,汇入深邃的大海。
"会携秋月色":有朝一日,我会带着秋夜的月色,
"徐听夜龙吟":静听深夜江涛如龙吟。
南宋诗人
苏泂(1170?~?),南宋诗人。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相苏颂四世孙,曾拜陆游为师,少随其祖游宦入蜀,长而落拓四方。曾入建康幕,而终偃蹇不遇。苏泂与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其存诗多抒穷愁潦倒之情或师友赠答,题材较狭窄。《春歌》《江上遣兴》《抒怀》《西陵道中》《舟中》等诗,或清新流丽,或飘逸豪放,《金陵怀古》七绝多至二百首,尤为雄奇。他亦能词。著有《泠然斋集》。
1. 分段赏析
“演迤来何代,崩腾直至今”,开篇以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切入,“演迤”描绘江水蜿蜒绵长之态,“崩腾”展现其汹涌奔腾之势,一问一叹,将浙江的历史纵深感与磅礴生命力融为一体。诗人追溯江水起源,却以“何代”留白,暗含岁月沧桑;“直至今”又将时间拉回当下,形成古今交织的壮阔意境,奠定雄浑基调。“飞潜知险地,征逐欠闲心”运用对比手法,“飞潜”指代空中飞鸟与水中游鱼,它们在险流中生存,暗喻自然生灵对环境的敏锐感知;“征逐”则直指追逐功名利禄的世人,以“欠闲心”批判其迷失于世俗,忘却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这两句将自然与人间对照,借景生情,引发对生命状态的思考。“西障残山渺,东流大海深”对仗工整,勾勒出浙江地理风貌。“西障”写西边山峦如屏障般起伏,“残山渺”赋予画面朦胧美感;“东流”突出江水奔涌入海的动态,“大海深”强化空间纵深。短短十字,既有静态的山水画卷,又有流动的磅礴气势,展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雄浑笔力。“会携秋月色,徐听夜龙吟”以浪漫想象作结。“秋月色”点明时令,清冷月光为画面增添诗意;“夜龙吟”化用神话意象,将江水奔腾之声幻化为蛟龙长吟,虚实相生,营造神秘悠远的意境。“会”字表达诗人期许,“徐听”更显悠然心境,传递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也暗含挣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渴望。整首诗从历史写到当下,从自然照见人生,在山水画卷中寄寓哲思与情怀。
下一篇:宋·苏泂《十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