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gāng
jiù

朝代:宋作者:文同浏览量:1
chū
guān
zài
qín
shǔ
shǐ
fán
shí
nián
suǒ
zhì
gōng
wán
qiě
jiān
zhōng
táng
xié
láng
jiǎo
xiāng
gōu
lián
lǐng
shǔ
jǐn
shí
kǒu
chū
chù
jiē
ān
biàn
便
dōng
xià
è
fēng
qīn
céng
yuán
jīn
nián
guī
zhōng
zhí
shì
tāo
qiān
wèi
miǎn
jiù
zhù
gǎn
wèi
huá
xiān
西
gāng
yōu
ài
yuǎn
shì
chán
wèn
wáng
shì
shí
yíng
yuè
qiān
chuáng
àn
wài
kōng
chù
yuán
yǎn
hùn
jǐng
zào
chè
jiē
xiāng
lián
jīng
bēi
shǒu
guò
ài
cháng
jiān
suǒ
wèi
shí
kǒu
zhě
rào
xuán
qián
shí
shǔ
zhōng
jīn
pàn
yán
ruò
dǐng
chuī
àn
luán
zǒu
xiē
guò
luàn
fēi
wén
qún
chán
jīn
xìng
guò
zhī
wèi
míng
rán
jiàn
bái
jié
xiāng
ròu
quán
xià
yín
xiǎo
cháng
mián
mián
cuī
dòng
lòu
zhù
xiàn
qiáng
yuán
chuān
穿
wéi
gōng
gǎi
zuò
xiá
ān
fēng
mián
zhōng
tíng
zhǐ
shù
shēn
zài
chuán
jìn
shì
xiǎn
xíng
diān
jīng
shī
fèi
hào
zhǐ
shí
zhòng
qiān
fèng
liào
yuè
wài
qián
què
guò
fèn
jǐn
miǎn
qīn
tián
wàng
rén
ruò
ér
shēng
xiǎo
jiāo
shēng
gāo
lòu
xiàng
yán
xián
yǐn
zhī
dào
yān
yóu
shèng
lín
zhě
hán
chén
yān

译文

我当初离开京城到秦蜀之地任职,前后共十年光阴。在那里我所管辖的官舍,没有不完好坚固的。中堂与带廊的屋角,如鸟翼般相互勾连。跟随我的家人不过十口,出入起居都很安适方便。无论寒冬酷暑的恶劣风雨烈日,都从未有过侵扰。今年回到长安,职事不过是处理些文书杂务。不得不租房居住,怎敢奢望房屋华丽。西冈这地方较为幽静偏僻,我喜欢它远离市集喧嚣。打听到王氏的住宅,十间屋子每月租金四千钱。除了床榻桌椅,再无其他陈设,空间逼仄。厕所、水井和厨房,墙壁裂缝彼此相通。经过低矮处要低头,走过狭窄处常侧身。所谓十口之家,每日只能像绕着蜗壳般打转。从前大暑时节,几乎受不了闷热煎熬。那闷热像在锅里蒸煮,憋屈得如同囚犯被束缚。蝎子横行,乱蚁奔走,飞蚊密集如群蝉喧闹。今日侥幸熬过,又担心明日依旧如此。欣喜迎来白露节气,家人互相庆贺身体还算安康。为何近来阴雨不断,从早到晚淅淅沥沥。瓦片残破,房梁漏雨,柱子下陷,墙壁开裂。只能挪动席位勉强坐下,哪有时间安稳睡觉。庭院不过几步见方,积水深得能行船。全家赤脚行走,刚站起来又跌倒。京城是耗费钱财之地,安家实在不易搬迁。俸禄按月计算,额外收入没多少钱。回想起来已算幸运,至少不用亲自耕田。自认为比起古人,如同从平地升到高岗。小屋虽如焦生般简陋高洁,陋巷虽如颜回般清苦贤德。以此教导妻儿,我认为这才是应有的生活方式。还胜过那些邻居,他们灶冷烟断,生计艰难。

逐句剖析

"出官在秦蜀":我当初离开京城到秦蜀之地任职,

"始末凡十年":前后共十年光阴。

"所治得公宇":在那里我所管辖的官舍,

"靡不完且坚":没有不完好坚固的。

"中堂与挟廊":中堂与带廊的屋角,

"角翼相钩联":如鸟翼般相互勾连。

"领属仅十口":跟随我的家人不过十口,

"出处皆安便":出入起居都很安适方便。

"冬夏恶风日":无论寒冬酷暑的恶劣风雨烈日,

"侵薄曾无缘":都从未有过侵扰。

"今年归中都":今年回到长安,

"职事叨磨铅":职事不过是处理些文书杂务。

"未免僦屋住":不得不租房居住,

"敢谓须华鲜":怎敢奢望房屋华丽。

"西冈颇幽僻":西冈这地方较为幽静偏僻,

"爱此远市廛":我喜欢它远离市集喧嚣。

"问得王氏居":打听到王氏的住宅,

"十楹月四千":十间屋子每月租金四千钱。

"床榻案几外":除了床榻桌椅,

"空处无一缘":再无其他陈设,空间逼仄。

"郾溷及井灶":厕所、水井和厨房,

"坼壁皆相连":墙壁裂缝彼此相通。

"经庳须俯首":经过低矮处要低头,

"过隘常侧肩":走过狭窄处常侧身。

"所谓十口者":所谓十口之家,

"日绕蜗壳旋":每日只能像绕着蜗壳般打转。

"前时大暑中":从前大暑时节,

"几不禁袢延":几乎受不了闷热煎熬。

"郁若鼎釜炊":那闷热像在锅里蒸煮,

"局如狴犴挛":憋屈得如同囚犯被束缚。

"走蝎过乱蚁":蝎子横行,乱蚁奔走,

"飞蚊剧群蝉":飞蚊密集如群蝉喧闹。

"今日幸过之":今日侥幸熬过,

"复畏明日然":又担心明日依旧如此。

"喜见白露节":欣喜迎来白露节气,

"相贺肌肉全":家人互相庆贺身体还算安康。

"如何下淫雨":为何近来阴雨不断,

"晓夕常绵绵":从早到晚淅淅沥沥。

"瓦破榱栋漏":瓦片残破,房梁漏雨,

"柱陷墙垣穿":柱子下陷,墙壁开裂。

"惟供改席坐":只能挪动席位勉强坐下,

"岂暇安枫眠":哪有时间安稳睡觉。

"中庭止数步":庭院不过几步见方,

"深已可载船":积水深得能行船。

"尽室徒跣行":全家赤脚行走,

"一起复一颠":刚站起来又跌倒。

"京师费耗地":京城是耗费钱财之地,

"居止实重迁":安家实在不易搬迁。

"俸料计月入":俸禄按月计算,

"外得无几钱":额外收入没多少钱。

"却思已过分":回想起来已算幸运,

"仅免亲犁田":至少不用亲自耕田。

"自望于古人":自认为比起古人,

"若地而升夫":如同从平地升到高岗。

"小庐焦生高":小屋虽如焦生般简陋高洁,

"陋巷颜子贤":陋巷虽如颜回般清苦贤德。

"引之谕妻孥":以此教导妻儿,

"吾道宜此焉":我认为这才是应有的生活方式。

"犹胜比邻者":还胜过那些邻居,

"寒突无晨烟":他们灶冷烟断,生计艰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冈僦居》宋代文同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诗中先提到“出官在秦蜀,始末凡十年”,讲述自己曾在秦蜀之地为官十年,所居官署坚固完好。而后“今年归中都”,回到京城,因任职需要在西冈僦居。诗中详细描述了所租居所的状况,虽地处幽僻,远离闹市,但房屋简陋,空间狭小,设施简陋,蚊虫肆虐,且逢雨便漏,一家十口生活颇为艰难。然而,诗人并未一味抱怨,而是以“犹胜比邻者,寒突无晨烟”自我宽慰,在困境中保持着一种豁达的心态,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也让读者感受到北宋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画家、诗人

文同(1018~1079),北宋画家、诗人。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属四川)人。曾至邛州、洋州等任知州,元丰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文同善诗文书画,被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其受苏轼敬重。其诗歌创作推崇梅尧臣,重视反映民间疾苦。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尤擅墨竹,画竹叶创“以墨深为面、淡为背”之法,主张“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对苏轼画竹有影响,形成“湖州竹派”。亦喜作古木老槎、山水。著有《丹渊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段“出官在秦蜀,……职事叨磨铅。”诗的开篇追溯往昔在秦蜀为官的十年时光。“公宇”指官府提供的住所,诗人用“完且坚”强调其坚固完好,“中堂”“挟廊”的布局如“角翼钩联”,勾勒出建筑的规整与宽敞。十口之家“出处安便”“风日无缘”,尽显生活的舒适与安稳。这一段通过空间描写(中堂、走廊的结构)和时间跨度(十年),塑造了理想的居官生活图景,与后文形成鲜明对比。“归中都”一笔转折,暗示仕途变迁,为居住环境的陡转埋下伏笔。第二段“未免僦屋住,……日绕蜗壳旋。”“僦屋”(租房)二字点出归京后的现实困境:虽选“幽僻远市”的西冈,试图以宁静弥补简陋,却难掩居所逼仄。“十楹月四千”看似客观记录租金,实则暗藏寒酸——十间房月租四千,在“费耗地”的京师堪称低廉,暗示房屋质量堪忧。“床榻案几外,空处无一缘”极写空间逼仄,家具之外再无余地;“郾溷(厕所)”与“井灶”仅隔“坼壁”,既见设施简陋,又隐含卫生隐患。“俯首”“侧肩”的动作描写,与“蜗壳旋”的比喻相呼应,将十口之家比作困居蜗牛壳中的蝼蚁,鲜活刻画出生存空间的压抑与狼狈。第三段“前时大暑中,……一起复一颠。”诗人以季节更替为线索,层层递进地渲染生存之艰。夏日“大暑”如“鼎釜炊”,将居所比作蒸煮的热锅,“狴犴(监狱)”之喻更添压抑感;“蝎”“蚁”“蚊”“蝉”等昆虫群聚,从触觉(闷热)、视觉(混乱)、听觉(嘈杂)多角度强化痛苦。熬过暑热,以为“白露”可解脱,却逢“淫雨”连绵,“瓦破榱漏”“柱陷墙穿”的破败房屋,瞬间化作“可载船”的中庭池塘。“徒跣行”“一起一颠”的细节,既见全家赤脚蹚水的狼狈,又暗含“举步维艰”的隐喻——生存环境从“囚笼”变为“泽国”,困窘程度逐层升级。第四段“京师费耗地,……寒突无晨烟。”面对困局,诗人转而以理性与哲思化解焦虑。“费耗地”“重迁”直言京城生存成本高昂,“俸料无几”坦陈收入微薄,却以“仅免亲犁田”自嘲——比起农耕劳作,仕途虽清苦却已算幸运。继而援引典故:“焦生”(三国隐士焦先,居草庐避世)与“颜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以古人安贫乐道的精神自勉,并以此“谕妻孥”,试图将困境转化为践行“吾道”的契机。末句“犹胜比邻者,寒突无晨烟”,以邻家“冷灶无烟”的惨状对比,在苦中寻得一丝慰藉,既见底层文人的生存韧性,也暗含对社会现实的无奈感慨。全诗以“自嘲-典故-对比”的层层递进,对生命态度的思考,于窘迫中见风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同《邛州东园晚兴》

下一篇:宋·文同《题友人书斋新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