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dào
shì

朝代:宋作者:文同浏览量:1
xiān
shēng
ruò
yún
liǎng
zài
lóng
shān
jiàn
qīng
biāo
shòu
sǒng
xiù
lǎo
jiàn
gāo
tán
shēn
xiě
jīng
liàn
é
chí
yán
fēi
shí
quán
jiàn

译文

先生就像孤云一样,我两次在隆山见到他。他清雅的风度显得更加清瘦挺拔,秀美的骨相随着年纪增长愈发强健。他高谈阔论,话语中透露出深刻的见解,写出的诗句大气,且经过精心锤炼。忽然间我回忆起鹅池,岩石旁有飞鸟掠过,石泉溅起水花。

逐句剖析

"先生若孤云":先生就像孤云一样,

"两在隆山见":我两次在隆山见到他。

"清标瘦弥耸":他清雅的风度显得更加清瘦挺拔,

"秀骨老愈健":秀美的骨相随着年纪增长愈发强健。

"高谈吐深诣":他高谈阔论,话语中透露出深刻的见解,

"大句写精炼":写出的诗句大气,且经过精心锤炼。

# 炼:一作链。

"忽起忆鹅池":忽然间我回忆起鹅池,

"岩飞石泉溅":岩石旁有飞鸟掠过,石泉溅起水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李道士》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围绕诗人送别李道士展开,开篇将李道士比作孤云,形象地描绘出他行踪飘忽的特点,“两在隆山见”点明两人曾两次在隆山相逢。接着,诗人从外貌、气质和才华等方面对李道士进行了高度赞美。“清标瘦弥耸,秀骨老愈健”刻画了李道士清瘦挺拔、风骨矍铄的形象;“高谈吐深诣,大句写精链”则赞扬了他见解深刻、诗艺精湛。尾联由送别李道士联想到鹅池,可能是他们共同经历或有特殊意义的场景,以景衬情,增添了离别的思绪和对往昔回忆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李道士的赞美和送别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李道士之间的情谊以及对他的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画家、诗人

文同(1018~1079),北宋画家、诗人。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属四川)人。曾至邛州、洋州等任知州,元丰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文同善诗文书画,被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其受苏轼敬重。其诗歌创作推崇梅尧臣,重视反映民间疾苦。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尤擅墨竹,画竹叶创“以墨深为面、淡为背”之法,主张“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对苏轼画竹有影响,形成“湖州竹派”。亦喜作古木老槎、山水。著有《丹渊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先生若孤云,两在隆山见。”首联以孤云为喻,形象地描绘出李道士行踪飘忽、超凡脱俗的形象。“两在隆山见”点明两人曾两次在隆山相逢,既交代了与李道士的相识经历,又为送别营造了一种淡淡的惆怅氛围,引发读者对两人相遇场景的想象。“清标瘦弥耸,秀骨老愈健。”颔联从外貌和气质方面对李道士进行刻画。“清标”突出他清雅的风度,“瘦弥耸”强调他虽然清瘦但身姿挺拔;“秀骨”描绘出他秀美的骨相,“老愈健”则说明他随着年纪增长,骨相愈发强健,展现出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的精神矍铄,使李道士的形象跃然纸上。“高谈吐深诣,大句写精链。”颈联着重赞美了李道士的才华。“高谈吐深诣”体现了他谈吐不凡,能够在交谈中展现出深刻的见解和思想深度;“大句写精链”则强调他创作的诗句大气磅礴,且经过精心锤炼,从侧面反映出他卓越的文学素养和学识水平。“忽起忆鹅池,岩飞石泉溅。”尾联由送别引发联想,“忽起忆鹅池”表明诗人的思绪从眼前的送别场景突然转到鹅池这一特定地点,可能是他与李道士共同经历过的美好之地,承载着他们的回忆。“肏飞石泉溅”以景衬情,通过描绘鹅飞起、石泉溅起水花的动态画面,增添了离别的伤感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同《彦思惠榅桲因谢》

下一篇:宋·文同《寄纪禅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