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风色弄寒威":秋风萧瑟,寒意袭人,
"见尽郊原向晚晖":暮色中的郊野被余晖染尽。
"昨夜星霜和月落":昨夜星辰、寒霜与明月一同沉落,
"满林红叶隔烟飞":烟霭中,满林红叶随风翻飞。
"已嗟北渚莲初老":已为北渚初老的莲茎叹息,
"更惜东篱菊渐稀":更怜惜东篱渐稀的菊花残蕊。
"休感岁华伤节物":莫要悲叹年华流逝、节序变迁,
"眼前樽酒重相违":眼前的美酒才最该珍惜相陪。
北宋画家、诗人
文同(1018~1079),北宋画家、诗人。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属四川)人。曾至邛州、洋州等任知州,元丰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文同善诗文书画,被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其受苏轼敬重。其诗歌创作推崇梅尧臣,重视反映民间疾苦。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尤擅墨竹,画竹叶创“以墨深为面、淡为背”之法,主张“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对苏轼画竹有影响,形成“湖州竹派”。亦喜作古木老槎、山水。著有《丹渊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残秋郊外景色的七言律诗,借深秋郊外荒寂的暮色图景,写出了对自然物候的观察、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自我宽慰的豁达心境。
2. 分段赏析
《残秋郊外》“萧萧风色弄寒威”,描绘出秋风萧瑟的景象,“萧萧”摹写风声,“弄寒威”则将秋风带来的寒意具象化,展现出秋末时节寒风凛冽的氛围。“见尽郊原向晚晖”,写诗人放眼望去,郊野平原在傍晚阳光的照耀下尽收眼底,“见尽”凸显视野的开阔,“向晚晖”点明时间,勾勒出一幅郊原夕照的画面。“昨夜星霜和月落”,回忆昨夜的情景,星霜伴随着月亮的落下,暗示夜已深,“星霜”既指夜晚的霜,也暗含时光的流逝,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秋夜氛围。“满林红叶隔烟飞”,展现出满林的红叶在烟雾中飞舞的景象,“满林”强调红叶之多,“隔烟飞”给红叶飞舞增添了朦胧的美感,体现出秋末红叶飘零的动态之美。“已嗟北渚莲初老”,“嗟”字传达出诗人的感叹之情,北渚的莲花刚刚开始衰老,诗人对此感到惋惜,表现出对时节变化中植物凋零的敏感与伤怀。“更惜东篱菊渐稀”,“更惜”进一步加深了情感,东篱的菊花逐渐稀少,诗人对菊花的渐稀充满怜惜,在对莲老的嗟叹基础上,强化了对秋末景物凋零的怅惘。“休感岁华伤节物”,诗人劝自己不要为岁月的流逝和节令景物的变化而感伤,体现出一种试图超脱伤秋情绪的自我开解,展现出面对时光变迁的一种理性态度。“眼前樽酒重相违”,尽管诗人劝自己不要感伤,但眼前的美酒却无人共饮,“重相违”表达出对这种无人相伴、独自面对美酒的遗憾,暗含着一种孤寂之感。
上一篇:宋·文同《过青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