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作者:文同浏览量:1
译文
不吝惜拿出黄金,争先购买美貌。我的容貌自然可以依靠,谁还愿意辛苦劳作呢。
逐句剖析
"不惜将黄金":不吝惜拿出黄金,
"争头买颜色":争先购买美貌。
"妾貌自可恃":我的容貌自然可以依靠,
"谁能苦劳力":谁还愿意辛苦劳作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王昭君(其一)》是北宋诗人文同创作的五言绝句,属咏史题材。诗歌以王昭君的口吻,批判汉代宫廷贿赂成风的黑暗现实:宫女们争相用黄金贿赂画工以求美化容貌,而昭君自信其天然姿色,不屑此举,反因画工刻意丑化而埋没深宫,最终远嫁匈奴。全诗语言凝练,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强化情感张力。前两句“不惜将黄金,争头买颜色”直指金钱对宫廷选美的操控,揭露功利之风;后两句“妾貌自可恃,谁能苦劳力”以昭君的孤傲自持形成对比,凸显其高洁品格与悲剧性命运的内在矛盾。诗人借古讽今,通过昭君形象暗喻才德之士在腐败制度中的失意,同时赞颂其不随流俗的操守。文同以二十字浓缩历史深意,笔锋犀利。诗中“买颜色”暗喻权力交易,“苦劳力”反讽画工弄权,双关手法深化批判力度。此诗既延续了历代昭君题材的哀怨传统,又以新颖角度突显个体尊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画家、诗人
文同(1018~1079),北宋画家、诗人。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属四川)人。曾至邛州、洋州等任知州,元丰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文同善诗文书画,被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其受苏轼敬重。其诗歌创作推崇梅尧臣,重视反映民间疾苦。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尤擅墨竹,画竹叶创“以墨深为面、淡为背”之法,主张“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对苏轼画竹有影响,形成“湖州竹派”。亦喜作古木老槎、山水。著有《丹渊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不惜将黄金,争头买颜色”生动描绘社会追逐美色的现象。其中,“不惜将黄金”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不惜耗费珍贵财物;“争头买颜色”则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人们对美貌的狂热追求。整体形象鲜明,黄金代表财富,颜色象征容貌,对比强烈,暗示批判社会奢靡之风;语言简洁有力,传递出价值倒置的讽刺意味,表达技巧上以直接叙事强化主题。“妾貌自可恃,谁能苦劳力”以第一人称视角展现女子自恃美貌的心态。“妾貌自可恃”直述人物(妾)对自身容貌的绝对信心,“谁能苦劳力”则反问拒绝辛苦劳作,突显其骄傲和依赖之情。形象集中于人物“妾”,表达自信自傲的情感;语言朴实但情感饱满,透露出对安逸的向往和轻视劳苦的思想,艺术手法上借助反问增强语气,深化个人情感的抒发。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