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近短墙边":桃树种在矮墙之畔,
"开临小槛前":花开正对矮栏前沿。
"倚风无限意":临风而立似含情思无限,
"笑日有余妍":笑对朝阳更显妍丽无边。
"枝软围深密":枝条柔软却织就繁密花荫,
"苞浓堕碎圆":花苞繁盛如碎玉圆润垂悬。
"只应芳树下":只应在芬芳桃树下,
"时见武陵仙":时时得见武陵仙人的翩跹。
北宋画家、诗人
文同(1018~1079),北宋画家、诗人。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属四川)人。曾至邛州、洋州等任知州,元丰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文同善诗文书画,被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其受苏轼敬重。其诗歌创作推崇梅尧臣,重视反映民间疾苦。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尤擅墨竹,画竹叶创“以墨深为面、淡为背”之法,主张“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对苏轼画竹有影响,形成“湖州竹派”。亦喜作古木老槎、山水。著有《丹渊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种近短墙边,开临小槛前”描绘出桃花生长的具体环境。“种近”点明桃花种植的位置靠近短墙,展现出一种贴近生活、自然融入庭院景致的画面感。“短墙”给人一种质朴、小巧的感觉,暗示着环境的宁静与清幽。“开临”则强调了桃花盛开之时正对着小栏杆,仿佛是特意为这小空间增添一抹艳丽。“小槛”与“短墙”相呼应,进一步勾勒出庭院中一方小小的精致天地。此两句通过对桃花生长环境的描写,为全诗奠定了清幽、雅致的基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的庭院之中,感受到桃花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颔联“倚风无限意,笑日有余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桃花以人的情感和姿态。“倚风”将桃花在风中摇曳的姿态拟人化,仿佛桃花正依偎着微风,流露出无限的情意。“无限意”三个字,给桃花增添了一种神秘而迷人的韵味,让人不禁遐想它所承载的情感。“笑日”则把桃花在阳光照耀下的娇艳之态比作人的欢笑,生动地表现出桃花向阳而开的灿烂与喜悦。“有馀妍”强调了桃花的娇艳程度,似乎在阳光的映衬下,它的美丽更加溢于言表。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桃花的灵动与娇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桃花蓬勃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颈联“枝软围深密,苞秾堕碎圆”从桃花的枝干和花苞两个方面进行刻画。“枝软”描绘出桃花枝干的柔软特质,给人一种柔美、婀娜的感觉。“围深密”则进一步描写了枝干相互交织、环绕,形成一种深邃、茂密的景象,展现出桃花生长的繁茂之态。“苞秾”形容花苞饱满、丰润,预示着桃花即将绽放的勃勃生机。“堕碎圆”生动地描绘出花苞在成长过程中,花瓣逐渐展开、散落,呈现出破碎而又圆润的形态,仿佛让人看到了桃花绽放的动态过程。此两句诗通过对桃花枝干和花苞的细致描写,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桃花的形态之美,体会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尾联“祗应芳树下,时见武陵仙”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将现实中的桃花与理想化的世外桃源相联系。“祗应”表示应当、应该,强调了这种情境的合理性。“芳树下”点明了地点,即桃花盛开的地方。“时见武陵仙”则表达了在桃花树下,时常能够看到像武陵源中那样的仙人。这里的“武陵仙”既指桃花源中的隐逸高人,也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诗人通过这一意象,将桃花的美丽与理想化的境界相结合,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句诗使全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让读者在欣赏桃花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上一篇:宋·文同《兴元府园亭杂咏·北轩》
下一篇:宋·文同《野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