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ǐn

朝代:宋作者:文同浏览量:1
gāo
yuán
zhuó
zhuó
nòng
chūn
huī
jīn
guān
yīng
cǎi
huì
shí
liù
xiè
yān
qíng
zhào
yán
zhī
héng
yuè
xiāng
yǒu
shí
pán
shān
gōu
zhōu
zhé
fēi
rén
jiān
yòng
zēng
zhuó
yáo
tái
luán
fèng
hǎo
tóng
guī

译文

在那高高的平原之上,锦鸡欢快地沐浴着春天的光辉,有着金色和碧绿色的冠缨以及彩色绘画般的羽毛衣裳。石间的水流淌生烟,在晴日中映照,夜晚,它依靠在横斜的树枝上,与明月相伴。锦鸡有时会迈着小步,姿态蹒跚地翩翩起舞,忽然间又发出“钩辀格磔”的叫声,振翅高飞。我想对世间那些想用短箭和丝绳猎捕锦鸡的人说,锦鸡应和瑶台的鸾凤一同归去,不应遭受捕捉。

逐句剖析

"高原濯濯弄春晖":在那高高的平原之上,锦鸡欢快地沐浴着春天的光辉,

"金碧冠缨彩绘衣":有着金色和碧绿色的冠缨以及彩色绘画般的羽毛衣裳。

"石溜泻烟晴自照":石间的水流淌生烟,在晴日中映照,

"岩枝横月夜相依":夜晚,它依靠在横斜的树枝上,与明月相伴。

"有时勃窣盘跚舞":锦鸡有时会迈着小步,姿态蹒跚地翩翩起舞,

"忽地钩辀格磔飞":忽然间又发出“钩辀格磔”的叫声,振翅高飞。

"寄语人间用矰缴":我想对世间那些想用短箭和丝绳猎捕锦鸡的人说,

# 矰缴:古代一种射鸟的器械。

"瑶台鸾凤好同归":锦鸡应和瑶台的鸾凤一同归去,不应遭受捕捉。

# 瑶台:雕饰华丽,结构精巧的楼台,据《淮南子·本经训》载:“帝有桀纣,为璇室、瑶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锦鸡》是北宋文同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鲜活展现出锦鸡于山林高原的生活图景,它身处“石溜泻烟”“岩枝横月”的幽美之境。春日暖阳下,锦鸡梳理彩衣,风姿绰约,尤为夺目。一个“弄”字,将锦鸡的灵动与美丽刻画得入木三分,尽显其神韵,极为精妙。全诗借锦鸡之态,尽显自然意趣与诗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画家、诗人

文同(1018~1079),北宋画家、诗人。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属四川)人。曾至邛州、洋州等任知州,元丰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文同善诗文书画,被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其受苏轼敬重。其诗歌创作推崇梅尧臣,重视反映民间疾苦。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尤擅墨竹,画竹叶创“以墨深为面、淡为背”之法,主张“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对苏轼画竹有影响,形成“湖州竹派”。亦喜作古木老槎、山水。著有《丹渊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烘托:“高原濯濯弄春晖”此句通过描绘春光明媚、高原清新如洗的优美环境,从侧面烘托出锦鸡的美丽。明媚的春光与清新的高原,锦鸡于其中“弄春晖”,使得锦鸡的形象在这美好的环境下,愈发显得灵动而美丽。

2. 分段赏析

首联“高原濯濯弄春晖,金碧冠缨彩绘衣”,描绘明媚春光中,清新高原上锦鸡嬉戏之景。一个“弄”字,赋予锦鸡活泼灵动之态,将周围环境也点染得生机盎然。“金碧冠缨”“彩绘衣”从色泽与形态入手,寥寥数语勾勒出锦鸡的美丽外形,让人眼前一亮。颔联“石溜泻烟晴自照,岩枝横月夜相依”,营造出优美静谧的生活环境。白日,清泉流淌,烟雾缭绕,锦鸡于水中顾影自怜;夜晚,明月高悬,树枝横斜,锦鸡相依而眠。此联对仗工整,动静结合,展现出锦鸡生活的悠然与惬意。颈联“有时勃窣盘跚舞,忽地钩辀格磔飞”,生动刻画锦鸡的动态。“勃窣盘跚”描绘其翩翩起舞时的憨态可掬,“钩辀格磔”则摹写它突然振翅高飞时的清脆鸣叫声,使锦鸡形象更加鲜活。尾联“寄语人间用矰缴,瑶台鸾凤好同归”,诗人笔锋一转,对猎捕锦鸡之人发出劝告,希望锦鸡能与瑶台鸾凤同归仙境。此句升华主题,既表达对锦鸡的爱护,也暗喻世间美好应免受伤害,赋予锦鸡超凡脱俗的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同《幽沼》

下一篇:宋·文同《揽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