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晓气清":园林中清晨的气息清新宜人,
"篱巷夕阳明":篱笆巷子里夕阳明亮温暖。
"石窦闻寒碓":从石头洞穴中传来寒秋时节水碓舂米的声音,
"烟坡见晚耕":烟雾笼罩的山坡上能看到傍晚时分农夫耕种的身影。
"豚蹄供祷赛":用猪蹄来供奉神灵以酬谢祷祝和赛会,
"龟壳问阴晴":用龟壳占卜来询问天气的阴晴变化。
"欲识丰年乐":若想知道丰收年景的欢乐,
"一村鸡犬声":就听一听整个村庄鸡鸣犬吠的声音。
北宋画家、诗人
文同(1018~1079),北宋画家、诗人。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属四川)人。曾至邛州、洋州等任知州,元丰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文同善诗文书画,被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其受苏轼敬重。其诗歌创作推崇梅尧臣,重视反映民间疾苦。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尤擅墨竹,画竹叶创“以墨深为面、淡为背”之法,主张“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对苏轼画竹有影响,形成“湖州竹派”。亦喜作古木老槎、山水。著有《丹渊集》。
1. 分段赏析
“园林晓气清,篱巷夕阳明”:“园林”和“篱巷”点明了地点,“晓气清”描绘了清晨园林中清新宜人的气息,“夕阳明”则展现了篱笆巷子里夕阳的明亮温暖。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石窦闻寒碓,烟坡见晚耕”:“石窦”指石头洞穴,“寒碓”是寒秋时节的水碓,从听觉的角度描写了石头洞穴中传来水碓舂米的声音。“烟坡”指烟雾笼罩的山坡,“晚耕”则描绘了傍晚时分农夫耕种的情景。此句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忙碌与生机,使读者感受到乡村的活力。“豚蹄供祷赛,龟壳问阴晴”:“豚蹄”指猪蹄,“祷赛”是祭祀活动和赛会,“龟壳问阴晴”则是用龟壳占卜来询问天气的阴晴变化。此句描写了乡村中的祭祀活动和占卜习俗,体现了乡村生活的传统与质朴,使读者了解到乡村独特的文化习俗。“欲识丰年乐,一村鸡犬声”:“欲识”表示想要知道,“丰年乐”指丰收年景的欢乐。此句通过鸡鸣犬吠的声音,传达出丰收年景的欢乐与祥和。诗人没有直接描写丰收的景象,而是通过鸡犬之声来侧面烘托,使读者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和丰收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上一篇:宋·文同《往年寄子平》
下一篇:宋·文同《守居园池杂题·披锦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