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引旧枝":寒冷中梅花在旧枝上绽放,
"映竹复临池":它映衬着翠竹,又临近池塘。
"朵露深开处":在花朵深深绽放的地方,露珠晶莹,
"香闻瞥过时":当人们匆匆经过时,能闻到梅花散发的香气。
"凌兢侵腊雪":梅花在腊月里冒着严寒,与冰雪抗争,
"散漫入春诗":它的风姿随意地融入了春天的诗篇。
"赠我岁寒色":梅花赠送给我在岁寒中依然鲜艳的色彩,
"怜君冰玉姿":我怜惜你如冰如玉的姿态。
北宋画家、诗人
文同(1018~1079),北宋画家、诗人。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属四川)人。曾至邛州、洋州等任知州,元丰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卒,人称文湖州。文同善诗文书画,被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其受苏轼敬重。其诗歌创作推崇梅尧臣,重视反映民间疾苦。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尤擅墨竹,画竹叶创“以墨深为面、淡为背”之法,主张“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对苏轼画竹有影响,形成“湖州竹派”。亦喜作古木老槎、山水。著有《丹渊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寒梅引旧枝,映竹复临池”,开篇点明描写对象是寒梅,描绘出梅花在旧枝上绽放,与翠竹、池塘相互映衬的画面,营造出清幽、雅致的环境氛围,为后文对梅花的进一步描写做铺垫。颔联“朵露深开处,香闻瞥过时”,聚焦于梅花的细节,描绘了花朵带露绽放的娇艳和香气清幽的特点,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更能感受到梅花的美丽和清新。颈联“凌兢侵腊雪,散漫入春诗”,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与腊雪抗争的顽强精神,以及其风姿融入春天诗篇的美好寓意,进一步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和美好,使梅花的形象更加丰满。尾联“赠我岁寒色,怜君冰玉姿”,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怜惜之情,将梅花比作赠送岁寒之色的友人,赞美了梅花如冰如玉的高洁姿态,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尚品质的敬仰。
上一篇:宋·文同《阆州东园十咏·清风台》
下一篇:宋·文同《涵虚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