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n

朝代:宋作者:程垓浏览量:1
luó
shān
zhà
shì
hán
yóu
qiè
huā
fēng
lián
sān
yuè
dēng
lěng
mén
shí
yǒu
chóu
shuí
zhī
qíng
zhēn
zhǐ
wèi
dāng
shí
dào
zhān
fēi
hún
fēi

译文

刚刚试着穿上单薄的罗衫,却仍因寒冷而微微颤抖。嫉妒花朵的风雨,一连持续了三个月。灯光清冷,独自关闭门户的时刻。满心的忧愁,有谁能知晓呢。这种情感实在是太苦涩了。只因为当时说过的话语。不要说柳絮会沾染泥土。柳絮飘飞,魂魄也跟着飘飞。

逐句剖析

"罗衫乍试寒犹怯":刚刚试着穿上单薄的罗衫,却仍因寒冷而微微颤抖。

"妒花风雨连三月":嫉妒花朵的风雨,一连持续了三个月。

"灯冷闭门时":灯光清冷,独自关闭门户的时刻。

"有愁谁得知":满心的忧愁,有谁能知晓呢。

"此情真个苦":这种情感实在是太苦涩了。

"只为当时语":只因为当时说过的话语。

"莫道絮沾泥":不要说柳絮会沾染泥土。

"絮飞魂亦飞":柳絮飘飞,魂魄也跟着飘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罗衫乍试寒犹怯》是一首宋代婉约风格的词作。此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日里的孤独与忧愁。上阕通过描写女子试穿罗衫仍感寒冷、风雨嫉妒花朵持续三月、夜晚灯冷闭门等景象,烘托出女子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同时以“有愁谁得知”直接抒发了她无人理解的愁绪。下阕则点明这种痛苦情感的缘由是“当时语”,即过去说过的话语,体现出女子对过往的追悔与纠结。“莫道絮沾泥。絮飞魂亦飞”运用比喻手法,将柳絮飘飞与女子魂魄飘飞相联系,进一步强调了女子内心的哀伤与思念之情。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凄美,体现了婉约词善于抒发细腻情感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程垓(1133?~?),南宋词人。字正伯,号书舟,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正辅之孙。以词名当世,其词多写羁旅行役、离愁别绪,情意凄婉,长调工丽潇洒。代表作品有《满庭芳》《摸鱼儿》《酷相思》等。著有《书舟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罗衫乍试寒犹怯”:此句描绘女子刚刚试着穿上单薄的罗衫,却仍因寒冷而微微颤抖的画面。“乍试”体现出女子刚刚尝试穿上单薄衣物,“寒犹怯”则生动地表现出她对寒冷的敏感和内心的娇弱,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孤独和凄凉,为全词奠定了孤寂的基调。“妒花风雨连三月”:此句以风雨嫉妒花朵,一连持续了三个月的景象,烘托出环境的恶劣和时光的漫长。“妒花”赋予风雨以人的情感,形象地表现出风雨的无情和肆虐,“连三月”强调了时间的漫长,进一步加深了女子的孤独和忧愁。“灯冷闭门时”:此句描绘夜晚灯光清冷,女子独自关闭门户的时刻。“灯冷”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闭门时”则表现出女子的孤独和自我封闭,进一步强化了她内心的凄凉。“有愁谁得知”:此句直接抒发了女子满心的忧愁无人知晓的感慨。“有愁”点明了女子内心的忧愁,“谁得知”则强调了无人理解的孤独,将女子的情感推向了一个高潮。下片:“此情真个苦”:此句直接点明女子所承受的情感实在是太苦涩了。“真个苦”强调了情感的痛苦程度,体现了女子内心的煎熬。“只为当时语”:此句点明女子痛苦情感的缘由是“当时语”,即过去说过的话语。“只为”强调了原因的唯一性,体现出女子对过去话语的追悔与纠结,使情感更加深沉。“莫道絮沾泥”:此句运用比喻手法,表面上是说不要说柳絮会沾染泥土,实际上暗示女子不愿像柳絮一样沾染世俗的污浊。“莫道”带有一种否定的语气,强调了女子的清高和不愿妥协的态度。“絮飞魂亦飞”:此句进一步运用比喻,将柳絮飘飞与女子魂魄飘飞相联系。“絮飞”描绘出柳絮在空中飘飞的景象,“魂亦飞”则生动地表现出女子内心的哀伤与思念之情,仿佛她的灵魂也随着柳絮飘飞,体现出她内心的痛苦和对过去的深深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程垓《蝶恋花·翠幕成阴帘拂地》

下一篇:宋·程垓《玉漏迟·一春浑不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