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凄凉、黄昏庭院":黄昏时分,庭院笼罩在一片凄凉之中,
"角声何处呜咽":不知从何处传来低沉凄切的角声。
# 呜咽:形容低沉凄切的声音。
"矮窗曲屋风灯冷":低矮的窗户,弯曲的屋檐下,风中的灯火显得格外冷清,
"还是苦寒时节":这又是那个苦寒的季节。
"凝伫切":我凝望伫立。
# 凝伫:凝望伫立;停滞不动。
"念翠被熏笼":思绪万千,想到那翠被熏笼,
# 熏笼:一种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
"夜夜成虚设":如今夜夜都只是个摆设。
"倚阑愁绝":倚着栏杆,满心愁绪。
"听凤竹声中":只听得窗外凤尾竹在风中沙沙作响,
"犀影帐外":帐篷外,
"簌簌酿寒轻雪":轻盈的雪花簌簌落下,更添几分寒意。
# 簌簌:象声词。风吹物体等的声音。
"伤心处":每当伤心之时,
"却忆当年轻别":我就会想起当年我们轻易地分别。
"梅花满院初发":那时,满院的梅花刚刚绽放。
"吹香弄蕊无人见":香气扑鼻,花蕊摇曳,却无人欣赏,
"惟有暮云千叠":只有天边层层叠叠的暮云相伴。
"情未彻":情感未曾断绝。
"又谁料而今":谁又能料到,
"好梦分胡越":如今的却如同胡越两地,好梦难竟。
"不堪重说":这些往事,实在不忍再提。
"但记得当初":但我还记得,
"重门锁处":当初我们重门锁闭,
"犹有夜深月":只有那深夜的明月静静地照耀着我们。
南宋词人
程垓(1133?~?),南宋词人。字正伯,号书舟,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正辅之孙。以词名当世,其词多写羁旅行役、离愁别绪,情意凄婉,长调工丽潇洒。代表作品有《满庭芳》《摸鱼儿》《酷相思》等。著有《书舟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思乡的词,全词浸透着词人对往昔情事与故人的深切怀念,通过交织着幽怨、悔恨与眷恋的复杂情感,将一片赤诚之心展现得淋漓尽致。词人充分发挥慢词铺陈叙事的特点,却又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在娓娓道来中蕴含着无限深情。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通过“黄昏庭院”的视觉意象与“角声呜咽”的听觉描写交织,营造凄迷意境,置身于这种情境中,一个本来就抑郁寡欢的人,更感到心神茫然不知所从。“矮窗曲屋风灯冷”将环境寒冷与心理寒意双重映射,形成物我相融的艺术效果,意在表现词人内心的寒冷与情绪的波动。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句“掩凄凉、黄昏庭院,角声何处呜咽”,一上来就让人感到凄凉。黄昏时分,院子空荡荡的,不知从哪传来断断续续的号角声,听得人心里发酸。站在这样的环境里,本来心情就不好的人,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没着落。“矮窗曲屋风灯冷”,窗户低矮,屋子破旧,寒风总能钻进来,吹得灯影摇晃,让人浑身发冷。这句写的是词人心里的寒意和情绪的波动。接着用“还是”提起从前“苦寒时节”的回忆。同样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心境却完全不同:过去和恋人相互关怀的暖意已成往事;如今虽然心里还留着些温情,但这点余温怎么挡得住寒冬的刺骨?词人呆立许久,沉浸在悲伤里出不来。眼前“翠被熏笼”这些旧物,曾经带来多少温暖,如今人去物在,夜夜只是白白摆着,让人看了更添伤心。既然“夜夜成虚设”,何不收起来免得伤心?这里自有深意。就像冯延巳词里写的“翠被已消香”,词人盼着这些旧物能招来恋人的魂魄,希望她每夜都能入梦,重温当年“熏笼蒙翠被”的恩爱时光。可好梦难圆,盼得越急,失望越深,最后只能“倚窗愁绝”,整夜靠在窗边等天亮,形单影只熬过漫漫长夜。伤心人最怕吵闹,偏又听见“凤竹声中,犀影帐外,簌簌酿寒轻雪”。风吹竹叶的簌簌声,帐外细雪飘落的声音,声声入耳。想到雪后只会更冷,词人这心里该多凄凉啊!下片开头“伤心处,却忆当年轻别”,全是自责的话。“伤心处”就是眼前这景况,让词人想起当初轻易分别的往事。虽没明说原因,但“轻别”二字说明分手不是什么大事,责任主要在词人自己。除了后悔还能说什么呢?“梅花满院初发”这几句,把花拟人化。梅花含香带蕊多美,却说“无人见”,既因恋人不在,也因词人伤心看什么都提不起劲。抬头只见暮云重重,心上人却不知在何方。“情未彻,又谁料而今,好梦成吴越”,当初没当真的事,如今竟成了仇人般的决裂。本该一刀两断,却偏偏藕断丝连,只能在回忆里流泪。最后“不堪重说”起,词人想自我安慰。说不说其实都一样,那些恩爱画面早刻在心里。他偏要把复杂情感浓缩成“重门深锁,犹有夜深月”。就像牛峤词里写的“两情深夜月”,如今还是月照重门,却只剩词人独自追忆。要说苦寒,何止是天气?这满院梅花,这深夜孤月,哪样不是在说着说不尽的凄凉?
4. 作品点评
程垓的词作在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上与柳永词颇为相似,因此有学者将其视为柳词风格的延续(薛砺若《宋词通论》)。然而,柳永词虽以“森秀幽畅”见长,却也不免有“俚艳近俗”之弊。相比之下,程垓的词作既继承了柳词清新流畅的优点,又避免了其过于俚俗的缺陷,形成了潇洒脱俗、含蓄婉约的独特风格,因而受到后世文人的高度评价。
上一篇:宋·程垓《雪狮儿》
下一篇:宋·程垓《小桃红·不恨残花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