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ēng
gān
zhōu
·
·
wèn
dōng
jūn

朝代:宋作者:程垓浏览量:1
wèn
dōng
jūn
jiě
qiǎn
huā
kāi
fàng
huā
fēi
niàn
chūn
fēng
zhī
shàng
fēn
huā
jiǎn
bàn
chūn
guī
rěn
jiàn
qiān
hóng
wàn
cuì
róng
zhǎng
táo
huā
suí
liú
shuǐ
zhuī
suí
rěn
píng
gāo
nán
wàng
jiù
shí
xíng
chù
fāng
fēi
fēi
tàn
nián
lái
chūn
jiǎn
huā
rén
fēi
zǒng
shǐ
使
liáng
yuán
zài
nài
zhǎng
qīng
lǎo
wéi
kōng
sāo
shǒu
luàn
yún
duī
jìn
xié
huī

译文

我问司春之神、既然你懂得让花儿开放,为何又忍心让花儿飘落呢。想到春风中枝头上的花儿,每一分花的凋谢,就意味着一半的春天已经离去。怎么忍心看到那千红万紫的花朵,轻易地让桃花溪涨满落花呢。花儿只能随着流水漂走,我却没有办法去追随它们。我不忍心登上高处向南眺望,因为记得过去游玩的地方,时花香浓郁。感叹近年来春天一年比一年短暂,花儿和老朋友都和从前不一样了。即使、《梁园赋》流传至今,无奈司马相如、已经老去,又能有什么作为呢。我徒然地挠头,在乱云堆积的地方,一直站立到夕阳西下。

逐句剖析

"问东君、":我问司春之神、

"既解遣花开":既然你懂得让花儿开放,

"不合放花飞":为何又忍心让花儿飘落呢。

"念春风枝上":想到春风中枝头上的花儿,

"一分花减":每一分花的凋谢,

"一半春归":就意味着一半的春天已经离去。

"忍见千红万翠":怎么忍心看到那千红万紫的花朵,

"容易涨桃溪":轻易地让桃花溪涨满落花呢。

"花自随流水":花儿只能随着流水漂走,

"无计追随":我却没有办法去追随它们。

"不忍凭高南望":我不忍心登上高处向南眺望,

"记旧时行处":因为记得过去游玩的地方,

"芳意菲菲":时花香浓郁。

"叹年来春减":感叹近年来春天一年比一年短暂,

"花与故人非":花儿和老朋友都和从前不一样了。

"总使、":即使、

"梁园赋在":《梁园赋》流传至今,

"奈长卿、":无奈司马相如、

"老去亦何为":已经老去,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空搔首":我徒然地挠头,

"乱云堆里":在乱云堆积的地方,

"立尽斜晖":一直站立到夕阳西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八声甘州・问东君》是宋代词人程垓所作的婉约词,收录于其词集《书舟词》。全词以拟人的笔法向春神“东君”发问,借“花自随流水”“千红万翠”等春日意象,勾勒出春光渐逝的轨迹,暗合花开花落与人生易老的微妙关联。下阕以“不忍凭高南望”直抒胸臆,倾泻出深藏的怀旧情愫;“叹年来春减,花与故人非”一句,则直白点出物是人非的核心意涵。结句“空搔首,乱云堆里,立尽斜晖”以景物描写作结,以人在乱云残照中孤独伫立的身影,将时光虚度的苍茫感推向极致。词作通篇采用“尤”韵,音韵婉转回环,在柔婉的词风里,融入了对自然轮回与生命无常的深沉思索,于婉约中见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程垓(1133?~?),南宋词人。字正伯,号书舟,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正辅之孙。以词名当世,其词多写羁旅行役、离愁别绪,情意凄婉,长调工丽潇洒。代表作品有《满庭芳》《摸鱼儿》《酷相思》等。著有《书舟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词。描绘了春天里花开又花落的景象,表达对春天匆匆离去的不舍与伤怀。通过回忆旧时春天与故人同行之处的芳菲景象,与当下春天不再、故人难寻的现状进行对比,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惆怅氛围。表达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无奈感慨,展现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和故人的深深思念。

2. 写作手法

拟人:“问东君、既解遣花开,不合放花飞”,词人将“东君”(司春之神)人格化,直接向其发出质问。“解”字赋予东君知晓、懂得的能力,“遣”字则仿佛东君是一个有意识地安排花开的主宰者,而“不合”二字更像是对东君的责备,认为其不应该让花飞落。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表达,将自然现象中的花开花落赋予了主观的情感色彩,把词人对春光短暂、花开花落的无奈与不满,直接宣泄到东君身上,使这种情感表达更为强烈和生动。意象组合:词中运用了诸多意象,如“花”“春风”“桃溪”“乱云”“斜晖”等。“花”的开放与凋零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离去,也暗示着时光的流转;“春风”作为春天的象征,带来生机却又伴随着花的消逝,增添了伤春的情绪;“桃溪”因花的飘落而涨水,强化了花与春逝的意象;“乱云”和“斜晖”营造出一种迷茫、黯淡的氛围,衬托出词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这些意象相互组合,共同营造出伤春怀人的氛围,使情感表达更为丰富和细腻。

3. 分段赏析

上阕:“问东君、既解遣花开,不合放花飞”开篇词人质问司春之神东君,既然能让花儿开放,为何又任其飞落,直接表达出对春光短暂、花开花落的无奈与不满,奠定了伤春的情感基调。“念春风枝上,一分花减,一半春归。忍见千红万翠,容易涨桃溪。花自随流水,无计追随”,词人由花开花落联想到春光流逝,看到千红万翠凋零,桃溪因落花而涨水,花随流水而去,自己却无法追随,进一步渲染了暮春的衰败景象,抒发了对春光消逝的惋惜和无力挽留的惆怅。下阕:“不忍凭高南望,记旧时行处,芳意菲菲。叹年来春减,花与故人非”词人不忍登高南望,因为回忆起旧时走过的地方,曾经芳菲满目,而如今春天消逝,花已凋零,故人也已不在,通过今昔对比,强化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情感更加深沉。“总使、梁园赋在,奈长卿、老去亦何为。空搔首,乱云堆里,立尽斜晖”,词人以司马相如自比,即便像司马相如那样有写《梁园赋》的才华,如今自己也已老去,才华无用武之地。最后在乱云堆积中,独自伫立直到斜晖消逝,以景结情,将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无奈与凄凉之情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程垓《菩萨蛮》

下一篇:宋·程垓《瑶阶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