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èr

朝代:宋作者:方岳浏览量:1
cǎi
yàn
shuāng
zān
fěi
cuì
qiáo
qiǎo
cái
yín
shèng
shì
chūn
sháo
dōng
fēng
dào
lán
gān
běi
kàn
jiàn
jiāo
huáng
shàng
liǔ
tiáo

译文

将两只色彩艳丽的燕子形状的发饰,簪在如翡翠般精致翘起的发髻上,精心裁剪银胜来迎接春天的美好时光。东风已经吹到了阑干的北边,已经能看到嫩黄的颜色爬上了柳条。

逐句剖析

"彩燕双簪翡翠翘":将两只色彩艳丽的燕子形状的发饰,簪在如翡翠般精致翘起的发髻上,

# 彩:一作采。

"巧裁银胜试春韶":精心裁剪银胜来迎接春天的美好时光。

"东风已到阑干北":东风已经吹到了阑干的北边,

# 阑干:栏杆。

"看见娇黄上柳条":已经能看到嫩黄的颜色爬上了柳条。

# 娇黄:柳树上的嫩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立春(其二)》是宋代诗人方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开篇聚焦于迎春饰物:彩燕造型的双簪点缀着翡翠翘角,精心裁剪的银胜饰品,皆是人们迎接春光的应景之物,“试春韶”三字暗藏对春日盛景的期待与试探,尽显对早春的珍视。​后两句转向自然景致:东风悄然吹至阑干以北,柳梢已泛起娇黄的嫩芽。以东风送暖、柳条初绿的实景,印证春天的到来,将无形的春意化为可触可感的具象。​全诗以人工饰物的精巧与自然景物的初萌相呼应,融情于景,既写人们以饰物迎春的细腻心思,又绘出早春的生机初显,字里行间满是对春光初临的欣喜与珍爱,语言清丽明快,意象鲜活,尽显早春独特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节令诗。此诗营造出欢快、充满生机的氛围,通过描写立春时节的迎春习俗与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以及对春天初临大地、万物复苏景象的赞美。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采燕双簪翡翠翘,巧裁银胜试春韶”,描绘了人们在立春这一天,头上簪着装饰有翡翠的采燕,手中拿着精心裁剪的银胜,以这些迎春饰品来迎接春天美好时光。通过对人们迎春行为和饰品的描写,烘托出立春时节的热闹氛围,体现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后两句:“东风已到阑干北,看见娇黄上柳条”,诗人将视角转向自然景象,东风吹到阑干北边,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而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柳条上已经泛起了嫩黄色,生动展现出春天悄然来临,万物开始复苏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发现春天踪迹时的喜悦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方岳《除夕(其四)》

下一篇:宋·方岳《出居十六咏·饭牛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