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崖不惯大官肉":我不习惯于享用大官们吃的肉食,
"雪屋为出斋房芝":雪屋生长出了斋房里的菌类。
"山灵颇怜世味薄":山灵很是怜悯世间滋味淡薄,
"风格略与诗情宜":这菌的风格与我的诗情大略相宜。
"菘膰何但退三舍":菘菜的美味怎么能不远远比不上菌,
"蕨拳恨不同一时":遗憾蕨菜不能与菌同一时间出现。
"自寻堕樵了幽寂":自己寻找掉落的柴薪,感受着幽寂,
"岂料枯蘖能神奇":没想到枯木上的菌类竟如此神奇。
# 蘖:一作卉。
"群仙餐霞吸沆瀣":群仙以云霞为餐,吸食着露水,
"豪贵蒸乳盛琉璃":豪贵们蒸煮乳酪盛在琉璃器皿中。
"砖炉石鼎煮飞瀑":用砖炉石鼎煮菌,用飞瀑之水,
"此妙勿令渠辈知":这种美妙不要让那些豪贵们知道。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1. 分段赏析
“秋崖不惯大官肉,雪屋为出斋房芝”,诗人表明自己不习惯享用大官们吃的肉食,而在雪后的屋舍中,采得如同斋房灵芝般的菌类。此句以对比开篇,体现诗人对山野食物的偏爱,暗示其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山灵颇怜世味薄,风格略与诗情宜”,诗人觉得是山灵怜悯世间滋味淡薄,所以生出这些风格独特的菌类,它们的独特韵味正与自己的诗情相契合。这里赋予山灵以情感,将菌类与诗情相连,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呼应的和谐氛围,表达出诗人对菌类独特风格的欣赏。“菘膰何但退三舍,蕨拳恨不同一时”,诗人认为菘菜(白菜)和烤猪肉与之相比,简直要甘拜下风,同时遗憾蕨菜不能与菌类同时出现。通过与其他食物的对比,突出菌类在诗人心中的地位,表达对菌类的极度喜爱。“自寻堕樵了幽寂,岂料枯蘖能神奇”,写诗人在幽静之处独自寻找掉落的柴薪,却意外发现枯木上生长的菌类如此神奇。这两句描绘出采菌的意外之喜,展现出山林间的奇妙,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细微之处的观察。“群仙餐霞吸沆瀣,豪贵蒸乳盛琉璃”,一边是传说中群仙以云霞、露水为食的超凡脱俗,一边是豪贵之人用琉璃器具蒸乳的奢华。此句通过对比,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自然质朴食物(菌类)的喜爱,与对世俗奢华饮食的不屑。“砖炉石鼎煮飞瀑,此妙勿令渠辈知”,诗人要用砖炉石鼎,以飞瀑之水煮菌,还说这种美妙不要让那些世俗之人知道。此句描绘出一幅独特而质朴的食菌画面,表达出诗人对这份自然之妙的珍视,不愿其被世俗打扰。
上一篇:宋·方岳《次韵赵端明万花园》
下一篇:宋·方岳《次韵方教采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