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
yóu
xiàn

朝代:宋作者:刘克庄浏览量:1
jiàn
céng
gǎng
yán
yǎn
zhōng
kuàng
jiāng
nán
yān
shōu
绿
lián
qīng
zhàng
shù
quē
zhū
qiáo
yìng
tán
chéng
xiàng
jiā
céng
zhù
pìn
jūn
yǒu
shàng
liú
ān
huāng
shān
shù
kān
mǎi
jìng
zhū
máo
lǎo
kān

译文

再看不见重叠的山岗与複沓的岩石,眼前平坦开阔的景象恍如江南。云雾散尽碧绿的原野连接着青翠山峦,疏林间隙里朱红桥影倒映翠绿水潭。曾有家破的宰相在此寄居佛寺,隐士题写的字迹仍在草庵留存。若这数亩荒山可以购得,定要刈草结庐在此终老禅龛。

逐句剖析

"不见层岗与复岩":再看不见重叠的山岗与複沓的岩石,

"眼中夷旷似江南":眼前平坦开阔的景象恍如江南。

"烟收绿野连青嶂":云雾散尽碧绿的原野连接着青翠山峦,

"树阙朱桥映碧潭":疏林间隙里朱红桥影倒映翠绿水潭。

"丞相无家曾住寺":曾有家破的宰相在此寄居佛寺,

"聘君有字尚留庵":隐士题写的字迹仍在草庵留存。

"荒山数亩如堪买":若这数亩荒山可以购得,

"径欲诛茆老一龛":定要刈草结庐在此终老禅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仙游县》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诗人眼中的仙游县,表达了诗人对风光的新奇感受。颔联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色彩鲜明的山水画卷,体现了诗人对仙游县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喜爱。颈联引入历史典故,增添了仙游县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诗人对仙游县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寄托。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仙游县的倾慕之情,以及想要远离尘世、在此隐居的愿望。诗歌以仙游县的山水景色为主题,同时融入了相关历史文化元素,展现了仙游县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仙游县》作于1221年,当时处于南宋中期,刘克庄还未身居高位。诗中“欲向荒山数亩休”一句,便流露了他早年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诗。主要描写的主题是对仙游县山水景色的赞美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不见层岗与复岩,眼中夷旷似江南”:开篇写诗人眼中的仙游县,没有层层叠叠的山岗和岩石,地势平坦开阔,如同江南之地,突出了仙游县地貌的独特,表达了诗人对其别样风光的新奇感受。“烟收绿野连青嶂,树阙朱桥映碧潭”:描绘了烟雾消散后,绿色的田野与青色的山峦相连,树木掩映着朱桥,倒映在碧绿的潭水中的画面,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色彩鲜明的山水画卷,体现了诗人对仙游县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喜爱。“丞相无家曾住寺,聘君有字尚留庵”:“丞相”指范仲淹,他曾在仙游县的寺庙居住,“聘君”指诗人自己,意为自己有意前往仙游县并留下诗篇。此句引入历史典故,增添了仙游县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诗人对仙游县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寄托。“荒山数亩如堪买,径欲诛茅老一龛”:尾联直抒胸臆,诗人表示若能买下数亩荒山,便想在此修建小屋,终老于此,表达了对仙游县的倾慕之情,以及想要远离尘世、在此隐居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

下一篇:宋·刘克庄《熊主簿示梅花十绝诗至梅花已过因观海棠辄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