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挥万字思如泉":挥笔书写万言,思绪如泉水般奔涌,
# 毫:卢本作一,冯本作手。
"曾映金莲读奏篇":曾经在宫中映着金莲灯光阅读奏章。
"藜杖方燃芸阁上":刚刚在芸阁燃着藜杖照明。
"叶舟忽傍钓台边":忽然乘坐小船停靠在钓台旁边。
"诗成渭北空相忆":写成诗后在渭北白白地相互思念,
"谋寝淮南恐未然":在淮南谋划安身恐怕未必能如愿。
"君去吾当从此逝":你离去后我也将从此离去。
"未知握手定何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握手相见。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1. 分段赏析
“毫挥万字思如泉,曾映金莲读奏篇。”开篇两句,诗人回忆往昔,描绘出自己才华出众、意气风发的形象。“毫挥万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挥笔疾书、文思泉涌的状态,“思如泉”则进一步强调了其思维的敏捷。“曾映金莲读奏篇”点明曾经深受重用,在宫中映着金莲灯光阅读奏章,为下文如今境遇的转变埋下伏笔。“藜杖方燃芸阁上,叶舟忽傍钓台边。”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当下的生活场景。“藜杖方燃”暗示时光的流逝,自己已逐渐老去,“芸阁”则是文人藏书、读书之处,体现出诗人如今的生活闲适却又略显落寞。“叶舟忽傍钓台边”,“叶舟”这一意象增添了几分漂泊之感,“忽傍”则强化了这种意外与无奈,暗示诗人生活的漂泊不定。“诗成渭北空相忆,谋寝淮南恐未然。”颈联进一步抒发情感。“诗成渭北空相忆”借用典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后,即便写成诗篇也只能空自思念的无奈。“谋寝淮南恐未然”则体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与担忧,谋划在淮南安身立命恐怕难以实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安。“君去吾当从此逝,未知握手定何年。”尾联直抒胸臆,点明主题。“君去吾当从此逝”表达了友人离去后,诗人决意从此隐遁的心境。“未知握手定何年”则将这种不舍与无奈推向高潮,不知何时才能再次与友人相见,深刻地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上一篇:宋·刘克庄《观傩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刘克庄《别敖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