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ì

朝代:宋作者:刘克庄浏览量:1
biàn
xíng
hǎi
jiǎo
tiān
yān
yún
tái
jiā
ròu
bìng
yóu
zhú
shī
hóu
shī
shào
píng
guā
nán
cáng
bái
wéi
líng
zhào
wǎn
zhū
róng
ruò
jǐn
槿
huā
cán
kuì
sūn
céng
lái
suì
quàn
wēng
jiāo
jiǔ
zhēn
xiē

译文

走遍天涯海角,那云雾缭绕的楼阁亭台,终究不似故乡的烟火人家。既无王徽之的竹林雅趣,亦无肉食之享,虽失侯爵尊荣,却保有邵平种瓜的淡泊。白发难掩,唯有菱镜照见沧桑,晚年方悟,荣华如槿花朝开暮落。惭愧子孙前来贺岁,劝我这老翁共饮椒酒,各自斟满一杯。

逐句剖析

"遍行海角与天涯":走遍天涯海角,

"烟阁云台不似家":那云雾缭绕的楼阁亭台,终究不似故乡的烟火人家。

"无肉并无子猷竹":既无王徽之的竹林雅趣,亦无肉食之享,

# 无肉并无子猷竹:自注:王子猷云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失侯不失邵平瓜":虽失侯爵尊荣,却保有邵平种瓜的淡泊。

# 邵平瓜:邵平,秦故东陵侯,秦亡后,为布衣,种瓜长安城东青门外,瓜味甜美,时人谓之“东陵瓜”。

"难藏白发惟菱照":白发难掩,唯有菱镜照见沧桑,

"晚悟朱荣若槿花":晚年方悟,荣华如槿花朝开暮落。

"惭愧孙曾来贺岁":惭愧子孙前来贺岁,

"劝翁椒酒各斟些":劝我这老翁共饮椒酒,各自斟满一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贺岁》为南宋杰出诗人刘克庄精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刘克庄便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自己四处漂泊、踪迹难定的生涯轮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的深切怀念。那些昔日里辉煌显赫的场所,在他心中,皆无法与温馨的家相提并论。颔联,诗人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将自己晚年的清贫生活刻画得入木三分。颈联则笔锋一转,诗人开始抒发对年华老去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过往荣华富贵的深刻顿悟。尾联,画面温馨切换至春节期间,诗人与家人欢聚一堂的温馨场景跃然纸上。整首诗不仅生动描绘了刘克庄晚年时期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变迁,更深刻展现了他淡泊名利、安于生活的豁达胸怀。同时,诗中也不乏对人生易老、岁月匆匆的感慨,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深刻反思,使得整部作品思想深邃,内涵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以宏大的空间背景开篇,描绘了诗人四处漂泊、足迹遍布天涯海角的经历。然而,尽管游历过无数名胜,包括那些象征权力和荣耀的“烟阁云台”,但在诗人心中,这些都不及自己的家。这里,“不似家”三字,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颔联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晚年的清贫生活。前一句“无肉并无子猷竹”,借用了东晋名士王子猷爱竹的典故,暗示诗人现在不仅无肉可食,连象征高洁品格的竹子也没有。后一句“失侯不失邵平瓜”,则借用了秦末汉初邵平种瓜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虽然失去了侯爵的地位,但仍然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享受生活中的简单乐趣,如种植和品尝瓜果。颈联转向对人生老去的感慨和对荣华的顿悟。前一句“难藏白发惟菱照”,通过“菱照”映照出的白发,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感慨。后一句“晚悟朱荣若槿花”,则用槿花的朝开暮落来比喻荣华富贵的短暂和无常,暗示诗人晚年终于顿悟到名利的虚幻,不再为之所累。尾联描写了春节期间与家人团聚的情景。诗人虽然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感到有些惭愧,但仍然欣然接受孙辈们的贺岁,与大家共同举杯欢庆。这里的“椒酒”是一种用椒浸泡的酒,古代常用于祭祀和节日庆典,象征着吉祥和欢乐。诗人劝大家各斟椒酒,既体现了对家人的关爱和温情,也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戏效屏山书斋十咏》

下一篇:宋·刘克庄《腰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