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māo

朝代:宋作者:刘克庄浏览量:1
yǎng
nián
shēn
xìng
xùn
pān
qiáng
shàng
shù
zēng
chēn
xiān
ǒu
xiàn
lín
wēng
shí
dàn
yīn
xián
jiù
zhǔ
pín
tiào
jiē
tíng
shū
shǔ
xíng
àn
ruò
rén
jiān
kān
móu
zuì
lín

译文

饲养多年猫的性情已经温顺,它攀墙上树可曾让人嗔怪。偶尔羡慕邻居老翁能喂鲜食的富足,因为嫌弃旧主人家只能给淡食的贫穷。青蛙在阶庭得意地跳跃,老鼠在几案上行走好像无人一样。篱间的薄荷可以让人沉醉,何必只羡慕那细小的鲜鱼。

逐句剖析

"饲养年深性已驯":饲养多年猫的性情已经温顺,

"攀墙上树可曾嗔":它攀墙上树可曾让人嗔怪。

"击鲜偶羡邻翁富":偶尔羡慕邻居老翁能喂鲜食的富足,

"食淡因嫌旧主贫":因为嫌弃旧主人家只能给淡食的贫穷。

"蛙跳阶庭殊得意":青蛙在阶庭得意地跳跃,

"鼠行几案若无人":老鼠在几案上行走好像无人一样。

"篱间薄荷堪谋醉":篱间的薄荷可以让人沉醉,

"何必区区慕细鳞":何必只羡慕那细小的鲜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失猫》是南宋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失猫”为切入点,前两联通过“攀墙上树”“击鲜羡邻”等意象,追忆猫的活泼灵动与势利之态;后两联描绘猫丢失后“蛙跳鼠行”的荒诞场景,以“薄荷谋醉”的自我宽慰收束全诗。全诗以日常琐事入笔,语言质朴诙谐,既暗含对世情冷暖的讽喻,又透露出诗人安贫乐道的豁达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生活琐事的咏物诗,借“猫”“鼠”“薄荷”等意象,以幽默笔触写出了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洞察与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猫在时的生活状态与失猫后的场景进行对比,猫在时,青蛙和老鼠有所忌惮,失猫后,青蛙得意跳跃、老鼠肆意横行,突出失猫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增强了诗人对猫的思念和对失猫无奈的情感表达。拟人:“击鲜偶羡邻翁富,食淡因嫌旧主贫”“蛙跳阶庭殊得意”,赋予猫、青蛙以人的情感和神态,猫会羡慕、嫌弃,青蛙会得意,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也更深刻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饲养年深性已驯,攀墙上树可曾嗔”:首联回忆猫的情况。“饲养年深性已驯”,说明诗人饲养这只猫的时间很长,经过长时间的相处,猫的性情已经被驯服得十分温顺,体现出诗人与猫之间深厚的感情。“攀墙上树可曾嗔”,描写猫活泼好动的样子,它攀墙上树,而诗人从未对它的这些行为生气,进一步展现出诗人对猫的喜爱,为后文猫的丢失做铺垫,突出诗人对猫的怀念之情。​“击鲜偶羡邻翁富,食淡因嫌旧主贫”:颔联猜测猫丢失的原因。“击鲜偶羡邻翁富”,“击鲜”指宰杀活物获取新鲜食物,诗人猜测猫偶尔会羡慕邻居家能经常吃到新鲜的食物,暗示邻居家生活富足。“食淡因嫌旧主贫”,认为猫因为嫌弃自己家生活清淡、贫穷而离开,以幽默且略带调侃的方式,表达出诗人对猫丢失的无奈和对自身生活状况的感慨,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猫的在意。​“蛙跳阶庭殊得意,鼠行几案若无人”:颈联描写失猫后的场景。“蛙跳阶庭殊得意”,失去猫后,青蛙在台阶和庭院中得意地跳跃,“殊得意”生动地描绘出青蛙在没有猫威胁后的自在状态。“鼠行几案若无人”,老鼠在几案上行走,旁若无人,突出了失猫后家中秩序的变化,通过对青蛙和老鼠的描写,进一步强调猫在时与失猫后的不同,加深了诗人对猫的思念和对失猫的无奈之情。​“篱间薄荷堪谋醉,何必区区慕细鳞”:尾联表达对猫的感慨。“篱间薄荷堪谋醉”,“谋醉”本指饮酒,这里是说猫可以在篱间享受薄荷带来的快乐,暗示猫本可以在自家过得惬意。“何必区区慕细鳞”,“细鳞”指代鲜美的鱼肉,诗人感慨猫为何要为了追求鲜美的食物而离开,放弃眼前简单的快乐,这既是对猫的感慨,也是对生活中一些人追求物质而忽略身边美好事物的一种隐喻,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偶题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刘克庄《沁园春·五和·韵狭不可复和,偶读孔明传,戏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