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iào

朝代:宋作者:刘克庄浏览量:1
zuò
kōng
shān
yīng
líng
huàn
huí
jiǔ
zhì
céng
zuò
wáng
lái
huài
chóng
shāng
huà
cán
shǔ
yìn
huī
jīn
rén
hún
wàng
què
jiāng
zuǒ
shì
shuí
kāi

译文

露天坐落在空旷的山中,英灵再也唤不回来了。很长时间没有祭祀的人到来,这里曾经有帝王来过。破败的墙壁上,画被虫子损伤,残破的香炉里,老鼠在灰烬上留下脚印。现在的人几乎完全忘却了,江左的基业是谁开创的。

逐句剖析

"露坐空山里":露天坐落在空旷的山中,

"英灵唤不回":英灵再也唤不回来了。

"久无祠祭至":很长时间没有祭祀的人到来,

"曾作帝王来":这里曾经有帝王来过。

"坏壁虫伤画":破败的墙壁上,画被虫子损伤,

"残炉鼠印灰":残破的香炉里,老鼠在灰烬上留下脚印。

"今人浑忘却":现在的人几乎完全忘却了,

"江左是谁开":江左的基业是谁开创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吴大帝庙》是南宋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南京的吴大帝庙为创作背景,借助“露坐空山”“坏壁虫伤画”“残炉鼠印灰”等一系列意象,生动描绘出孙权祠庙如今的衰败模样。诗的尾联“今人浑忘却,江左是谁开”,采用反问的形式收尾,直接点明当下之人已然忘却东吴开创江左基业的伟大功绩。刘克庄身为辛派词人,其诗词往往展现出豪迈激越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这首诗围绕吴大帝孙权的祠庙展开,通过对祠庙现状的描写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英雄被遗忘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露坐空山里,英灵唤不回”“坏壁虫伤画,残炉鼠印灰”,将“露坐空山”“坏壁”“虫伤画”“残炉”“鼠印灰”等意象进行组合。“露坐空山”描绘出吴大帝庙坐落在空旷山林中的孤寂场景,“坏壁”体现出庙宇墙壁的破败,“虫伤画”细致地展现出庙内壁画被虫子侵蚀的荒凉,“残炉”说明炉灶已残破,“鼠印灰”则进一步凸显出庙中的荒芜,连老鼠都在残灰上留下痕迹。这些意象相互搭配,共同勾勒出孙权祠庙破败、无人问津的景象。反问:“今人浑忘却,江左是谁开”,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今人浑忘却”直接指出当下人们对东吴开国相关事物已遗忘,“江左是谁开”以反问形式强调人们竟忘记了是孙权开创了江东基业。引发读者思考,抒发了诗人对时人遗忘东吴开国功业的感慨和批判。

3. 分段赏析

首联“露坐空山里,英灵唤不回”,开篇营造出一种寂寥、空旷的氛围。诗人在空山中露天而坐,“露坐”体现出环境的清冷和寂静。“英灵唤不回”,诗人试图唤回孙权的英灵,却无法实现,暗示了孙权已逝,英雄不再,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惆怅。颔联“久无祠祭至,曾作帝王来”,通过对比,突出了孙权的今昔差异。“久无祠祭至”说明很久都没有人来祭祀孙权,庙宇已经被人遗忘;“曾作帝王来”则强调孙权曾经是称霸一方的帝王,有着辉煌的历史。这种对比强烈地表现出孙权从辉煌到落寞的巨大落差,引发诗人的感慨。颈联“坏壁虫伤画,残炉鼠印灰”,描绘了庙宇的破败景象。“坏壁虫伤画”,破败的墙壁上虫子侵蚀着壁画,显示出庙宇的荒废和无人修缮;“残炉鼠印灰”,残破的炉灶里老鼠留下了踩踏灰烬的痕迹,进一步强调了庙宇的破败和冷落。这两句诗通过对庙宇细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衰败的氛围,加深了诗人的感慨。尾联“今人浑忘却,江左是谁开”,抒发了诗人对人们忘却历史的痛心和对英雄的追思。“今人浑忘却”直接指出现在的人们已经完全忘记了孙权的历史功绩;“江左是谁开”则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孙权开创江东基业的重要贡献。诗人通过这种感慨,表达了对历史被遗忘的无奈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答徐雷震投赠》

下一篇:宋·刘克庄《题放翁像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