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ú
shēng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刘克庄浏览量:1
shì
guò
jiāng
rén
shǔ
wēng
zhī
wài
gèng
shuí
zāi
zhēng
bǎi
cǎo
qún
fāng
zhǎng
níng
diàn
殿
qiān
huā
wàn
huì
kāi
zhōu
miào
céng
sān
tàn
yǒng
shùn
láng
qín
zài
gēng
lái
lǎo
rén
gāo
chàng
ér
tóng
yǎn
jiàn
pán
táo
shú
huí

译文

试着数一下过江以来的人物,除了溪翁还有谁能如此出众呢。不与百草群芳争着生长抢先开放,宁愿在千花万卉之后开放。周庙的瑟曾引发多次赞叹歌咏,舜廊的琴也不断有人应和传唱。老人高声唱歌儿童跟着应和,您见证过多少次那象征长寿的蟠桃成熟啊。

逐句剖析

"试把过江人物数":试着数一下过江以来的人物,

"溪翁之外更谁哉":除了溪翁还有谁能如此出众呢。

"不争百草群芳长":不与百草群芳争着生长抢先开放,

"宁殿千花万卉开":宁愿在千花万卉之后开放。

# 宁殿千花万卉开:自注:半山《菊》诗:千花万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

"周庙瑟曾三叹咏":周庙的瑟曾引发多次赞叹歌咏,

"舜廊琴亦载赓来":舜廊的琴也不断有人应和传唱。

"老人高唱儿童和":老人高声唱歌儿童跟着应和,

"眼见蟠桃熟几回":您见证过多少次那象征长寿的蟠桃成熟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竹溪生日二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第二首诗人以竹溪生日为题材进行创作,主题旨在赞誉竹溪的品格并表达美好祝愿。首联“试把过江人物数,溪翁之外更谁哉”,高度评价竹溪,言在诸多人物中,其出类拔萃。颔联“不争百草群芳长,宁殿千花万卉开”,以竹溪不与百花争一时长短,却能在花丛中居上,象征其淡泊名利又卓然出众的品格。颈联“周庙瑟曾三叹咏,舜廊琴亦载赓来”,巧用周庙瑟、舜廊琴的典故,借古人之雅事,侧面烘托竹溪的高雅与不凡。尾联“老人高唱儿童和,眼见蟠桃熟几回”,描绘出众人庆祝竹溪生日的欢乐场景,“眼见蟠桃熟几回”以蟠桃暗示长寿,表达对竹溪长寿的美好祝愿。写作手法上,运用典故与象征,借物喻人。此诗将对竹溪的赞美与祝寿之情巧妙融合,用典恰当,展现出刘克庄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真挚的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试把过江人物数,溪翁之外更谁哉”,诗人以设问的形式开篇,引导读者思考过江人物众多,而竹溪却是其中最为突出的,直接表达对竹溪的高度评价,奠定了整首诗赞美竹溪的基调。颔联:“不争百草群芳长,宁殿千花万卉开”,从竹的特性入手,写竹不与百草群芳争早发,宁愿在百花之后开放,实则以竹喻人,象征竹溪不与他人争风头,展现出竹溪谦逊、淡泊的高尚品德,使竹溪的形象更加鲜明。颈联:“周庙瑟曾三叹咏,舜廊琴亦载赓来”,运用典故,周庙之瑟和舜廊之琴在古代文化中都代表着高雅、祥瑞。诗人借此暗示竹溪有着如同这些典故所蕴含的不凡品质,进一步深化对竹溪的赞美,同时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尾联:“老人高唱儿童和,眼见蟠桃熟几回”,描绘出一幅热闹的祝寿画面,老人高唱祝寿之词,儿童随声附和,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氛围。“眼见蟠桃熟几回”则运用蟠桃象征长寿的寓意,祝愿竹溪长寿,点明祝寿的主题,表达出对竹溪深深的祝福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夏旱五首其一》

下一篇:宋·刘克庄《夏旱五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