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把过江人物数":试着数一下过江以来的人物,
"溪翁之外更谁哉":除了溪翁还有谁能如此出众呢。
"不争百草群芳长":不与百草群芳争着生长抢先开放,
"宁殿千花万卉开":宁愿在千花万卉之后开放。
# 宁殿千花万卉开:自注:半山《菊》诗:千花万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
"周庙瑟曾三叹咏":周庙的瑟曾引发多次赞叹歌咏,
"舜廊琴亦载赓来":舜廊的琴也不断有人应和传唱。
"老人高唱儿童和":老人高声唱歌儿童跟着应和,
"眼见蟠桃熟几回":您见证过多少次那象征长寿的蟠桃成熟啊。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试把过江人物数,溪翁之外更谁哉”,诗人以设问的形式开篇,引导读者思考过江人物众多,而竹溪却是其中最为突出的,直接表达对竹溪的高度评价,奠定了整首诗赞美竹溪的基调。颔联:“不争百草群芳长,宁殿千花万卉开”,从竹的特性入手,写竹不与百草群芳争早发,宁愿在百花之后开放,实则以竹喻人,象征竹溪不与他人争风头,展现出竹溪谦逊、淡泊的高尚品德,使竹溪的形象更加鲜明。颈联:“周庙瑟曾三叹咏,舜廊琴亦载赓来”,运用典故,周庙之瑟和舜廊之琴在古代文化中都代表着高雅、祥瑞。诗人借此暗示竹溪有着如同这些典故所蕴含的不凡品质,进一步深化对竹溪的赞美,同时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尾联:“老人高唱儿童和,眼见蟠桃熟几回”,描绘出一幅热闹的祝寿画面,老人高唱祝寿之词,儿童随声附和,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氛围。“眼见蟠桃熟几回”则运用蟠桃象征长寿的寓意,祝愿竹溪长寿,点明祝寿的主题,表达出对竹溪深深的祝福之情。
上一篇:宋·刘克庄《夏旱五首其一》
下一篇:宋·刘克庄《夏旱五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