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diào
tóu
·
·
yuè
shàng
huàn
jiě
yìn
bié
tóng
guān
shàng

朝代:宋作者:刘克庄浏览量:1
bàn
shì
guàn
chàng
yáng
guān
zhāo
lái
yìn
shòu
jiě
jīn
zhěn
chū
ān
shì
sàn
chǎng
yōu
mèng
yòu
xià
péng
kuǐ
lěi
tuō
liǎo
shān
huán
lǎo
shì
duō
wàng
gōng
xiào
shī
dān
duān
huā
xiōng
zhōng
jǐn
liǎng
xiāo
cán
jiāng
shuǐ
cǎo
kōng
kuàng
yǎng
tiān
xián
jiǔ
zhū
jūn
gòng
shì
gèng
jìn
bēi
bié
jiǔ
fēng
shēn
hán
huí
shǒu
xíng
míng
yún
shān

译文

半生习惯了崎岖路途,不害怕唱离别曲《阳关三叠》。早晨把官印绶带解下,今晚枕头才初次安稳。莫不是像散场的优孟,又好似落幕的傀儡,脱下戏衫回归本真。年纪大了事情多半遗忘,您不要嘲笑师丹。笔端的文采,胸中的才华,两者都已消磨殆尽。江湖中水草空旷自在,何必在皇家马厩里饲养。长久辛苦与各位共事,再饮一杯离别酒,深夜风露寒冷。回头看曾经欢乐的地方,明天便被云山相隔。

逐句剖析

"半世惯歧路":半生习惯了崎岖路途,

"不怕唱阳关":不害怕唱离别曲《阳关三叠》。

"朝来印绶解去":早晨把官印绶带解下,

"今夕枕初安":今晚枕头才初次安稳。

"莫是散场优孟":莫不是像散场的优孟,

"又似下棚傀儡":又好似落幕的傀儡,

"脱了戏衫还":脱下戏衫回归本真。

"老去事多忘":年纪大了事情多半遗忘,

"公莫笑师丹":您不要嘲笑师丹。

"笔端花":笔端的文采,

# 花:一作化。

"胸中锦":胸中的才华,

"两消残":两者都已消磨殆尽。

"江湖水草空旷":江湖中水草空旷自在,

"何必养天闲":何必在皇家马厩里饲养。

"久苦诸君共事":长久辛苦与各位共事,

"更尽一杯别酒":再饮一杯离别酒,

"风露夜深寒":深夜风露寒冷。

"回首行乐地":回头看曾经欢乐的地方,

"明日隔云山":明天便被云山相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调歌头·八月上浣解印别同官席上赋》是南宋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词,为作者卸任福建提刑兼知泉州时,在同僚饯别宴席上所作。词中以“半世惯岐路”道尽仕途坎坷,借“散场优孟”“下棚傀儡”等比喻,将官场生涯比作戏剧,隐喻其虚幻无常,又化用师丹典故,自嘲年老健忘,暗含对官场的疏离。下片既感叹才华消磨,又向往江湖自在,末句“明日隔云山”尽显离别不舍。全词语言直白,融合豪放词风与散文化笔法,用典自然,既表达了宦海沉浮的感慨,也流露豁达心境,展现了宋代士大夫对仕途的独特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刘克庄在嘉熙元年(1237年)八月上旬,于同僚为其举办的饯行宴席上即席赋词。当时51岁的他因“江湖诗案”牵连,被免去福建提刑兼知泉州官职,正式解印。此时他初入仕途已过三十载,期间多次经历起复与贬谪,仕途坎坷,词中“半世惯歧路”便是他这段经历的真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离别词,描绘了卸任饯别场景,表达宦海虚幻的感慨与豁达心境,体现独特仕途观照。

2. 写作手法

用典:“莫是散场优孟”一句巧用《史记·滑稽列传》中“优孟衣冠”的典故,该典故讲述优孟模仿楚相孙叔敖进行表演,原意是借表演再现人物。作者在词中将官场生涯比作优孟的短暂演出,暗喻仕途如演戏般虚幻无常。“老去事多忘,公莫笑师丹”援引《汉书·师丹传》典故,典故中师丹因年老健忘遭同僚嘲笑。作者借此自比,自嘲年老健忘,暗含对官场俗务的疏离与释然。比喻:“莫是散场优孟,又似下棚傀儡,脱了戏衫还”将官场生涯比作优孟演戏,“散场”暗喻仕途虚幻;以“下棚傀儡”喻官职解除,讽官僚身不由己。将官场现象与熟悉事物关联,强化对仕途本质的揭示。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半世惯岐路,不怕唱阳关”,以“半世”“惯”二字道尽仕途奔波的沧桑,“不怕”二字看似洒脱,实则藏着历经波折后的淡然,离别曲虽起,却已能从容面对。“朝来印绶解去,今夕枕初安”,写卸任后的状态,卸下官印的瞬间,夜晚终于能安枕,直白道出摆脱官场束缚的轻松。“莫是散场优孟,又似下棚傀儡,脱了戏衫还”,连用两个比喻,以“优孟”“傀儡”喻官场生涯,将仕途比作一场戏剧,卸任如同演出结束、脱去戏服,既点出官场的虚幻,又暗含对身不由己的感慨。“老去事多忘,公莫笑师丹”,化用师丹典故,自嘲年老健忘,既有自谦,也暗含对官场俗务的疏离,语气轻松却藏着复杂心绪。下片“笔端花,胸中锦,两消残”,感叹曾经的才华与抱负在官场中消磨殆尽,“消残”二字透着些许失落与无奈。“江湖水草空旷,何必养天闲”,转而向往江湖的自在,将官场比作“天闲”(皇家马厩),以“空旷”的江湖对比,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心境渐趋豁达。“久苦诸君共事,更尽一杯别酒,风露夜深寒”,回到饯别场景,“久苦共事”藏着对同僚的情谊,“更尽一杯”是离别时的不舍,“风露寒”既写深夜的清冷,也添了离别的凄清。“回首行乐地,明日隔云山”,以“回首”写留恋,“隔云山”点出离别后的遥远,将不舍之情融入山水相隔的意境中,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在文学史上颇具价值,其典故运用堪称经典,清代成惕轩《挽陈念慈联》便化用其中“老去事多忘”一句。20世纪,夏承焘在《唐宋词人年谱》中考证出其创作时间,厘清了与“江湖诗案”的关联。现代《汉语大词典》收录“莫是”“散场”等词条时,也以该词作为宋代语料的标志性词作,足见其在语言研究上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杂兴十首其一》

下一篇:宋·刘克庄《杂咏一百首·李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