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传灵渠自秦始":世人传说灵渠是从秦朝开始修建的,
"南引漓江会湘水":它向南引漓江之水与湘水汇合。
"楚山忧赭石畏鞭":楚地的山仿佛担忧被开凿得光秃秃的,石头好像害怕被鞭子驱赶,
"凿崖通堑三百里":人们开凿山崖,开通了长达三百里的渠道。
"篙师安知有史禄":撑船的人哪里知道有史禄这个人呢,
# 禄:一作录。
"割牲沉币祀渎鬼":他们宰杀牲畜、沉下钱币去祭祀河神。
"我舟阁浅怀若人":我的船搁浅了,我怀念起史禄这个人,
"要是天下奇男子":他真是天下少有的奇男子啊。
"只今渠废无人修":如今灵渠荒废无人修缮,
"嗟乎秦吏未易訾":唉,秦朝的官吏是不容易被诋毁的。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咏史诗。借灵渠建造时“凿崖通堑”“楚山赭、石受鞭”的艰难景象,写出了对史禄功绩的赞颂,以及借灵渠荒废现状表达的对时局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拟人:“楚山忧赭石畏鞭”,赋予楚山“忧”、山石“畏”的情态,仿佛山体因将被开凿成赭色而担忧,石头因怕受鞭挞而畏惧,生动突显开山凿石的艰难与工程浩大。对比:“篙师安知有史禄,割牲沈币祀渎鬼”运用对比手法。将篙师对修建灵渠的功臣史禄的一无所知,与他们向无关的水神献祭牲畜、钱币的行为进行对比。这种对比,批判了民间漠视真正历史功绩、盲目崇拜虚妄神祇的现象,也由此突出了对史禄等秦吏功绩的肯定与敬佩。直抒胸臆:“我舟阁浅怀若人,要是天下奇男子”“嗟乎秦吏未易訾”,直接抒发对史禄的怀念与敬佩,以及对其功绩不容诋毁的感慨,情感强烈直白。用典:“我舟阁浅怀若人”句,巧用屈原《九章》中的典故。《九章》中有“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的句子,原意是写行船受阻、停滞不前的情景,常用来表达人物内心的困顿与迷茫。刘克庄在诗中写自己的船搁浅,由此想到史禄,借典故中船行受阻的情境,将自身当下的境遇与对历史人物的追怀相联系,既体现出对史禄功绩的深切感念,又增添了对历史变迁、英雄被淡忘的苍茫之感。
3. 分段赏析
“世传灵渠自秦始,南引漓江会湘水”,开篇交代灵渠的历史与功能。世人相传灵渠从秦朝开始修建,它向南引来漓江水,与湘水交汇。“自秦始”点出其历史悠久,“引漓江会湘水”则简洁说明灵渠连接两江的作用,为下文写其修建的艰难做铺垫。“楚山忧赭石畏鞭,凿崖通堑三百里”,描绘灵渠修建的艰辛。楚地的山峦仿佛因被开凿得呈现红褐色而忧愁,石头也像畏惧鞭挞一样被迫成形,工匠们开凿山崖、疏通壕沟,长达三百里。“山忧”“石畏”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水以情感,生动展现出工程的浩大与艰难,暗含对古代劳动者创造力的赞叹。“篙师安知有史禄,割牲沉币祀渎鬼”,写后人对灵渠修建者的遗忘。撑船的船夫哪里知道修建灵渠的史禄,反而杀牲沉币去祭祀水神鬼怪。“安知有史禄”点出世人对功臣的忽视,“祀渎鬼”则与不知感恩史禄形成对比,暗含对这种现象的惋惜与批评。“我舟阁浅怀若人,要是天下奇男子”,抒发诗人对史禄的敬佩。我的船搁浅时,不禁怀念起史禄这样的人,他实在是天下少有的奇男子。“舟阁浅”的经历触发诗人的感慨,“奇男子”直接赞美史禄的非凡才干与功绩,情感真挚,凸显对功臣的敬重。“只今渠废无人修,嗟乎秦吏未易訾”,以对灵渠现状的感慨作结。如今灵渠荒废却无人修缮,唉,修建它的秦朝官吏(指史禄)实在不容轻易诋毁。“渠废无人修”写现状的萧条,与前文修建的艰难形成对比,“未易訾”则强调应肯定史禄的功绩,表达出对历史功臣的公正评价,引人深思。
上一篇:宋·刘克庄《四叠》
下一篇:宋·刘克庄《端嘉杂诗二十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