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朝代:宋作者:刘克庄浏览量:1
jiàng
áng
rán
yùn
jié
qīng
yīn
fēng
xuě
fèi
cháng
míng
chū
wén
yān
xiù
yóu
xián
yuè
jiǔ
tīng
shān
chéng
cán
shā
gēng
jīng
zhēng
máo
diàn
mèng
huàn
huí
lǎo
jiàng
guān
qíng
nián
lái
zhōng
xiāo
xiào
gōng
míng
niàn
qīng

译文

戴着红头巾的公鸡昂首挺立,它鸣叫的声音韵律节奏清脆,不会因为大风大雪而停止长久地鸣叫。刚开始听到公鸡打鸣的时候,烟雾笼罩的山峦上还挂着月亮,听了很久之后,山城之中渐渐报更的声音也慢慢稀疏了。公鸡的鸣叫惊醒了在茅草旅店中住宿的远行之人的梦境,也唤起了年老的将领对驻守玉门关时那段岁月的情怀。近年来不再有像祖逖那样半夜闻鸡起舞的行为了,自己嘲笑自己对于追求功名的念头已经变得淡薄了。

逐句剖析

"绛帻昂然韵节清":戴着红头巾的公鸡昂首挺立,它鸣叫的声音韵律节奏清脆,

"不因风雪废长鸣":不会因为大风大雪而停止长久地鸣叫。

"初闻烟岫犹衔月":刚开始听到公鸡打鸣的时候,烟雾笼罩的山峦上还挂着月亮,

"久听山城惭杀更":听了很久之后,山城之中渐渐报更的声音也慢慢稀疏了。

"惊起征夫茅店梦":公鸡的鸣叫惊醒了在茅草旅店中住宿的远行之人的梦境,

"唤回老将玉关情":也唤起了年老的将领对驻守玉门关时那段岁月的情怀。

"年来无复中宵舞":近年来不再有像祖逖那样半夜闻鸡起舞的行为了,

"自笑功名一念轻":自己嘲笑自己对于追求功名的念头已经变得淡薄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晓鸡》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晓鸡为主题,刻画晓鸡气宇轩昂、不畏风雪坚持鸣叫的形象。全诗借物抒情,通过对晓鸡的描写,巧妙地将晓鸡形象与征夫、老将的情感,以及自身的人生感慨相结合,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展现了晓鸡的坚韧,又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绛帻昂然韵节清,不因风雪废长鸣”:运用拟人手法,“绛帻昂然”将晓鸡比作头戴红色头巾、气宇轩昂的勇士,形象地写出了晓鸡的英姿。“韵节清”描绘出晓鸡鸣叫声音的清脆悦耳。“不因风雪废长鸣”则突出了晓鸡不畏艰难环境,坚持按时鸣叫的特点,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颔联“初闻烟岫犹衔月,久听山城渐杀更”:从听觉和视觉角度进行描写。“初闻”“久听”体现出时间的推移,“烟岫犹衔月”描绘出清晨山间烟雾缭绕,月亮还未完全落下的朦胧美景,与晓鸡的叫声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山城渐杀更”写出随着晓鸡的鸣叫,山城的更鼓声逐渐稀疏,暗示天即将亮了,生动地表现出从黑夜到黎明的过渡。颈联“惊起征夫茅店梦,唤回老将玉关情”:“惊起”“唤回”两个动词用得巧妙,晓鸡的鸣叫惊醒了在茅店中歇息的征夫的梦,也唤起了老将对玉门关戍边生活的回忆。这里通过晓鸡的作用,表现出征夫的漂泊之苦和老将的思乡之情,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内涵。尾联“年来无复中宵舞,自笑功名一念轻”:运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年来无复”表明诗人如今已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有壮志豪情,“自笑功名一念轻”则是诗人对自己现在看淡功名的一种自嘲,蕴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戏效屏山书斋十咏(其四)》

下一篇:宋·刘克庄《四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