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o
nóng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刘克庄浏览量:1
huà
yán
piāo
xiāo
xiǎo
yīn
mái
sǎo
xiāo
yǒu
zàn
kàn
jiǎo
zhǎn
fēng
chū
jué
shēng
diào
fēn
fēn
jié
zuò
nán
shāo
shāo
xīn
zhuāng
chū
běi
qiáo
bái
zhǎng
guān
chén
shā
shàng
néng
fēng
yáo

译文

画着彩绘的屋檐下,下了一整夜的雨,雨声萧萧,到了早上,阴霾被一扫而光,天空变得晴朗湛蓝。太阳出来了,暂时能看到旗帜的下摆被风吹得展开,没有风的时候,也能初步听到鼓声的节奏。人们纷纷忙着去南边的农田干活,年轻的女子们稍微打扮了一下,从北边的桥上走了出来。那位头发花白的长官,身上满是尘土,但他还能想出诗句,来补充民间的歌谣。

逐句剖析

"画檐一夜雨飘萧":画着彩绘的屋檐下,下了一整夜的雨,雨声萧萧,

"际晓阴霾扫碧霄":到了早上,阴霾被一扫而光,天空变得晴朗湛蓝。

"有日暂看旗脚展":太阳出来了,暂时能看到旗帜的下摆被风吹得展开,

"无风初觉鼓声调":没有风的时候,也能初步听到鼓声的节奏。

"纷纷竭作趋南亩":人们纷纷忙着去南边的农田干活,

"稍稍新妆出北桥":年轻的女子们稍微打扮了一下,从北边的桥上走了出来。

"白发长官尘土杀":那位头发花白的长官,身上满是尘土,

"尚能觅句补风谣":但他还能想出诗句,来补充民间的歌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劳农二首(其二)》是南宋诗人刘克庄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雨后乡村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生机,以及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文化传承的关注。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场夜雨过后,清晨时分乌云散去,天空变得清澈的景象。画檐指有彩绘装饰的屋檐,这里借指农户的房舍。颔联描写了日出时旗帜因风吹而舒展开来,以及鼓声在宁静的乡村中显得格外响亮的情景。这里的“旗”可能指用于驱鸟或标志的旗帜,“鼓声”则可能宣告劳作的开始。颈联生动展示了农民们纷纷走向田间劳作,而妇女们则打扮一新走出北桥的场景。南亩泛指农田,新妆则指妇女们简单的梳妆打扮。尾联以白发苍苍的官员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珍视与维护之心。白发长官可能指诗人自己,他虽满身尘土,却仍能寻觅诗句,为民间歌谣增添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写装饰着彩绘的屋檐下,一夜的雨淅淅沥沥地飘落;到了清晨,阴霾被一扫而空,露出了湛蓝的天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变化的氛围。夜雨的飘萧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而清晨阴霾的消散则带来了清新、明朗的气息。这种变化暗示着困境的暂时过去和希望的到来,为全诗奠定了积极向上的基调。颔联写太阳出来了,暂时可以看到旗帜的下角被风展开;没有风的时候,却能初步听到鼓声的节奏。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乡村画面。旗帜的展开和鼓声的响起,暗示着乡村生活的有序进行,可能是劳作开始的信号。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细微事物的敏锐感知,在看似平静的环境中捕捉到生活的韵律。颈联写人们纷纷忙碌地走向南面的农田去劳作;年轻的女子们稍稍打扮了一番,从北桥那边走了出来。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的农耕生活和村民的日常活动。农民们积极投入到劳作中,体现了他们的勤劳和朴实;女子们的新妆则增添了一份生活的色彩和活力,使整个乡村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尾联写头发花白的官员满身尘土,但他仍然能够寻觅诗句来补充民间的歌谣。塑造了一个虽身处尘土之中,却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热爱的官员形象。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沧桑和阅历的丰富,尘土则暗示了官员深入民间、与百姓同甘共苦的生活。而“尚能觅句补风谣”则表达了官员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贡献,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春早四首其一》

下一篇:宋·刘克庄《先识一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