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ì
tóng
zhì

朝代:宋作者:刘克庄浏览量:1
mǎn
shēn
qiū
yuè
mǎn
jīn
fēng
gǎn
tàn
chí
zhōng
chú
jiě
lìng
dān
zào
huài
zhào
shū
néng
shǐ
使
cǎo
táng
kōng
gāo
shì
zhāo
nán
chū
céng
yǒu
xiān
xián
yǐn
zhōng
shuō
tóng
páo
èr
sān
xià
shān
wèi
tài
cōng
cōng

译文

披一身秋月,揽满袖清风,我偏安于山壑隐居,何须自怜自叹。朝廷的任命文书能摧毁隐士的炼丹炉,一纸诏书便可让草庐人去楼空。难道没有高洁之士拒绝征召,可叹连古时贤者都难逃半途出山的命运。今日告诫诸位志同道合之友,莫要轻易弃隐入仕,仓促踏上俗世之路。

逐句剖析

"满身秋月满襟风":披一身秋月,揽满袖清风,

"敢叹栖迟一壑中":我偏安于山壑隐居,何须自怜自叹。

"除目解令丹灶坏":朝廷的任命文书能摧毁隐士的炼丹炉,

"诏书能使草堂空":一纸诏书便可让草庐人去楼空。

"岂无高士招难出":难道没有高洁之士拒绝征召,

"曾有先贤隐不终":可叹连古时贤者都难逃半途出山的命运。

"说与同袍二三子":今日告诫诸位志同道合之友,

"下山未可太匆匆":莫要轻易弃隐入仕,仓促踏上俗世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示同志》是南宋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首联诗人描绘了隐居时的清幽环境,同时透露出虽身处隐居之地,却并不完全甘心的复杂心情。颔联表达了功名利禄对隐逸生活的干扰。颈联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坚守和对功名的淡泊。尾联诗人劝诫友人不要轻易放弃隐逸生活。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满身秋月满襟风,敢叹栖迟一壑中。”诗人描绘了自己隐居生活中的宁静与自在,满身秋月、满襟清风,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并不因隐居而感到遗憾,反而享受这种清幽的生活。颔联:“除目解令丹灶坏,诏书能使草堂空。”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泊。朝廷的任命和诏书虽能让人动心,但诗人认为这些外在的诱惑并不能真正改变隐士的生活,隐士的草堂不会因诏书而空。颈联:“岂无高士招难出,曾有先贤隐不终。”诗人反问,难道没有高洁之士难以被招出山林吗?历史上也有先贤隐居而不终的例子。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真正隐士的敬意,同时也暗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坚守。尾联:“说与同袍二三子,下山未可太匆匆。”诗人对志同道合的朋友说,不要急于下山追求功名,隐逸生活自有其价值,不应轻易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试笔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刘克庄《目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