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身秋月满襟风":披一身秋月,揽满袖清风,
"敢叹栖迟一壑中":我偏安于山壑隐居,何须自怜自叹。
"除目解令丹灶坏":朝廷的任命文书能摧毁隐士的炼丹炉,
"诏书能使草堂空":一纸诏书便可让草庐人去楼空。
"岂无高士招难出":难道没有高洁之士拒绝征召,
"曾有先贤隐不终":可叹连古时贤者都难逃半途出山的命运。
"说与同袍二三子":今日告诫诸位志同道合之友,
"下山未可太匆匆":莫要轻易弃隐入仕,仓促踏上俗世之路。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满身秋月满襟风,敢叹栖迟一壑中。”诗人描绘了自己隐居生活中的宁静与自在,满身秋月、满襟清风,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并不因隐居而感到遗憾,反而享受这种清幽的生活。颔联:“除目解令丹灶坏,诏书能使草堂空。”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泊。朝廷的任命和诏书虽能让人动心,但诗人认为这些外在的诱惑并不能真正改变隐士的生活,隐士的草堂不会因诏书而空。颈联:“岂无高士招难出,曾有先贤隐不终。”诗人反问,难道没有高洁之士难以被招出山林吗?历史上也有先贤隐居而不终的例子。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真正隐士的敬意,同时也暗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坚守。尾联:“说与同袍二三子,下山未可太匆匆。”诗人对志同道合的朋友说,不要急于下山追求功名,隐逸生活自有其价值,不应轻易放弃。
上一篇:宋·刘克庄《试笔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刘克庄《目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