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xiān
huā

朝代:宋作者:刘克庄浏览量:1
suì
huá
yáo
luò
xiāo
rán
zhǒng
qīng
fēn
jué
lián
qīn
hào
quán
píng
fēng
yōu
yán
sāo
hún
luò
chén
xiāng
zhuō
yuè
xiān
què
xiào
wēng
tài
zhī
fěn
jiāng
gāo
chán
juān

译文

岁月凋零,万物萧索,唯有一种清香格外动人。不容淤泥沾染它的素白,只凭清风寒露滋养出幽雅芳姿。似屈原的孤魂洒落湘江,又如月下仙人披一身玉色清辉。可笑涪翁(黄庭坚)过于粉饰,竟将高洁比作俗世娇娥。

逐句剖析

"岁华摇落物萧然":岁月凋零,万物萧索,

"一种清芬绝可怜":唯有一种清香格外动人。

# 芬:一作风。

"不许淤泥侵皓素":不容淤泥沾染它的素白,

"全凭风露发幽妍":只凭清风寒露滋养出幽雅芳姿。

"骚魂洒落沉湘客":似屈原的孤魂洒落湘江,

"玉色依稀捉月仙":又如月下仙人披一身玉色清辉。

# 捉:原作促,据后印本、砚本改。

"却笑涪翁太脂粉":可笑涪翁(黄庭坚)过于粉饰,

"误将高雅匹婵娟":竟将高洁比作俗世娇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仙花》是南宋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寒冬中绽放的水仙为意象,通过“不许淤泥侵皓素”的洁净品格与“玉色依稀捉月仙”的飘逸风姿,塑造出兼具文人风骨与超脱世俗的理想人格形象。诗中巧妙运用对比与用典:首联以“岁华萧然”反衬水仙清芬,突出其逆境中的生命力;颈联化用屈原沉江、李白捞月的典故,将水仙升华为文化精神的象征。尾联“笑涪翁太脂粉”则直指黄庭坚以洛神喻水仙的旧作,批判浮艳审美,强调真正的高雅无需修饰。此诗语言凝练,意象纯净,既延续了宋代咏物诗“以理入诗”的传统,又以辛辣的批判性拓展了诗歌的思想深度,展现了刘克庄作为江湖派诗人关注现实、针砭时弊的创作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岁华摇落物萧然,一种清芬绝可怜”:以“岁华摇落”的萧瑟背景,反衬水仙“清芬绝可怜”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其中,“绝可怜”既写水仙的清雅动人,又暗含对其孤芳自赏的赞叹,为全诗定下高洁基调。此联借景起兴,暗示水仙在逆境中坚守本真。颔联“不许淤泥侵皓素,全凭风露发幽妍”:“不许淤泥”强调水仙拒绝污浊环境,“皓素”与“幽妍”展现其纯净之。诗人以“全凭风露”突出其不假外物、依托自然生长的特质,暗喻君子修身需清心寡欲,与世俗保持距离。此联以拟人手法,赋予水仙独立人格。颈联“骚魂洒落沉湘客,玉色依稀捉月仙”:“骚魂沉湘客”以屈原投江明志的悲剧气节,喻水仙的高洁不屈。“玉色捉月仙”借李白捞月而逝的传说,写水仙的仙姿逸态,兼具文士风骨与超脱尘俗之美。此二句将水仙与两位历史人物并提,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升华其精神高度。尾联“却笑涪翁太脂粉,误将高雅匹婵娟”:“涪翁”指黄庭坚,其诗曾将水仙比作洛神,刘克庄认为此喻过于脂粉气,贬低了水仙的天然高雅。“误将高雅”强调水仙的品格超越世俗美色,应独立于艳俗审美体系之外。此处,诗人借批评前人,申明自己对“雅”的理解——真正的雅致无需修饰,本质高于形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李文饶一首其一》

下一篇:宋·刘克庄《西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