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姜豆蔻相思味":汤中交融着蛮姜、豆蔻似的相思滋味。
# 蛮姜:即山姜,植物名。
"算却在、":料想这美妙的口感,
"春风舌底":都留存于如春风拂过的舌尖。
"江清爱与消残醉":在清江般清雅的情境里,爱用这碗汤消解残留的醉意,
"悴憔文园病起":饮汤之人恰似司马相如久病初愈般憔悴。
# 悴憔:即“憔悴”。
"停嘶骑、":曾停下嘶鸣的坐骑,
"歌眉送意":歌女以眉眼传递深情。
"记晓色、":还记得拂晓时分,
"东城梦里":那些过往像东城旧梦般缥缈。
"紫檀晕浅香波细":汤的色泽如紫檀淡淡的晕染,香气似细微的波纹散开,
# 檀:指檀口。形容红艳的嘴唇。
"肠断垂杨小市":而在垂杨轻拂的小集市,回忆翻涌,令人柔肠寸断。
# 肠:一本作“腰”。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借对“汤”的滋味(如蛮姜豆蔻相思味)、与汤相关情境(江清消残醉、歌眉送意等)的描写,以细腻笔触从味觉、情境等角度,咏叹汤的独特韵味,融入文园病起等心境及往昔东城晓色、垂杨小市的回忆,营造出缠绵且带惆怅的氛围。
2. 分段赏析
“蛮姜豆蔻相思味。算却在、春风舌底。江清爱与消残醉。悴憔文园病起”开篇“蛮姜豆蔻相思味”,以独特香料喻汤味,“相思味”赋予汤情感温度,让味觉有了情思寄托;“算却在、春风舌底”用“春风”形容舌尖感受,化味觉为轻柔、美妙的触觉体验,凸显汤味的细腻动人。“江清爱与消残醉”营造清雅环境,写汤能消解残醉,将汤的实用价值与诗意情境融合;“悴憔文园病起”借司马相如病愈典故,既自比(或喻人)病后状态,又让汤添“疗愈”色彩,从味觉、功用等角度,细腻勾勒香汤特质,暗藏词人情感。“停嘶骑、歌眉送意。记晓色、东城梦里。紫檀晕浅香波细。肠断垂杨小市”“停嘶骑、歌眉送意”转换场景,从品汤到回忆往昔,以“停嘶骑”点明邂逅情境,“歌眉送意”借歌女神态写风月情事,为香汤添浪漫回忆。“记晓色、东城梦里”以“晓色”“东城”造时空氛围,“梦里”虚化回忆,让过往朦胧又怅惘。“紫檀晕浅香波细”回归香汤本身,绘汤色如紫檀晕染、香气似细波散开,从视觉、嗅觉再写汤的精致;“肠断垂杨小市”以“垂杨小市”收束,将个人情思融入凄美场景,汤成了回忆与愁绪的载体,借咏汤抒发怀旧、怅惘之情,尽显吴文英词“深婉绵丽”风格。
# 近人周泳先云:“宋人咏茶、咏汤各词,皆宴席进茶、进汤时所作,以付歌妓者。”此词有“记晓色东城梦里”当在妓家归来之作。可与《玉楼春·京市舞女》中“问称家住城东陌”句参看
清夏承焘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