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yuè
·
·
zhú
shēn
fàng
xié
yáng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1
zhú
shēn
fàng
xié
yáng
héng
dàn
lín
zhǎo
duàn
mǎng
píng
yān
cán
shèng
shuǐ
qiū
shēn
cái
hǎo
huāng
tíng
xuán
sǎo
zhèng
zhuó
jiǔ
hán
qīng
nòng
huā
chūn
xiǎo
zhàng
jǐn
西
fēng
bàn
wéi
xiù
bàn
yín
cǎo
yóu
qīng
xìng
lǎn
jǐng
ráo
rén
wèi
shèng
shì
cháng
shǎo
liǔ
xià
tíng
chē
zūn
qián
àn
tóng
yún
gēn
xiào
qiū
xiāng
wèi
lǎo
jiàn
fēng
西
chéng
àn
mào
bèi
yuè
zhōu
luàn
shù
xiǎo

译文

竹林幽深,不让夕阳照入,树林池沼像披上了水墨画卷。断草连着平烟,残败的荷花与剩余的池水,正适合深秋的景致。荒凉的亭子很快被清扫。正趁着酒意,寒意也显得轻微,摆弄着小花,仿佛春意尚小。锦幕在西风中遮挡,一半围着歌女的衣袖,一半围着供人吟咏的花草。独自游玩,清兴容易阑珊,景色虽美,人却难以尽兴,快乐的事向来很少。在柳树下停下车,在酒樽前推起头巾露出额头,一起抚摸石根,相视而笑。秋花还未凋零。渐渐西城中风雨袭来,暗暗敲打在客居之人的帽子上。背着月光移舟而去,清晨溪边树上群鸦乱飞。

逐句剖析

"竹深不放斜阳入":竹林幽深,不让夕阳照入,

# 入:一作度。

"横披澹墨林沼":树林池沼像披上了水墨画卷。

# 披:一作波。

"断莽平烟":断草连着平烟,

# 莽:草木深邃处。

"残荷剩水":残败的荷花与剩余的池水,

# 荷:一作莎。莎草,多年生草本。

"宜得秋深才好":正适合深秋的景致。

"荒亭旋扫":荒凉的亭子很快被清扫。

# 荒亭旋扫:一无上四字。旋:随后,不久。

"正著酒寒轻":正趁着酒意,寒意也显得轻微,

"弄花春小":摆弄着小花,仿佛春意尚小。

# 春小:指秋季十月。十月为“小春”,故曰“春小”。

"障锦西风":锦幕在西风中遮挡,

# 西:一无西字。,障锦:即锦制的步障。古代显贵出行时所用以蔽风寒尘土的行幕,此处以贵人们出行时用的障锦代词中的官员。

"半围歌袖半吟草":一半围着歌女的衣袖,一半围着供人吟咏的花草。

# 半吟草:指宴席上主客们吟诗作词。,半围歌袖:指宴饮时请歌姬唱歌侑酒。

"独游清兴易懒":独自游玩,清兴容易阑珊,

"景饶人未胜":景色虽美,人却难以尽兴,

# 饶:丰富多彩。

"乐事长少":快乐的事向来很少。

"柳下停车":在柳树下停下车,

# 停车:停:一作交。交车:指同游者众多。,柳下:用嵇康典故。《晋书·嵇康传》:嵇康年少时家贫,曾与向秀共同锻铁于大柳树下,以自给。后因才华出众,与魏室通婚,官中散大夫,与同道者交游甚广,为“竹林七贤”之一。此以嵇康代指官员。

"尊前岸帻":在酒樽前推起头巾露出额头,

# 岸帻:头中掀起,露出前额,作洒脱状。帻,包头巾。此处化用《晋书·谢奕传》:奕在桓温幕中为安西司马,每当桓温在幕府时,他都同往日一样谈笑自如无拘无束,并不为桓温权势所屈。

"同抚云根一笑":一起抚摸石根,相视而笑。

# 云根:指园中的山石。云生石上,故以石称“云根”。

"秋香未老":秋花还未凋零。

# 秋香未老:指秋菊正盛开。此处化用郑谷《十日菊》:“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秋香,指桂香、菊香。

"渐风雨西城":渐渐西城中风雨袭来,

# 渐风雨西城:化用潘大临“满城风雨近重阳”诗句。

"暗欹客帽":暗暗敲打在客居之人的帽子上。

# 暗欹客帽:化用晋时孟嘉为桓温参军时,重阳之日在龙山宴饮,因风吹落帽子而潇洒自如,不以为失礼,反被桓温赞赏才华的典故。欹,倾斜。

"背月移舟":背着月光移舟而去,

"乱鸦溪树晓":清晨溪边树上群鸦乱飞。

# 晓:一作“晚”,一作“绕”,一作“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齐天乐·竹深不放斜阳度》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围绕丁园宴游展开,通过对傍晚至破晓不同时段景致、宴饮情状的刻画,展现宴游之趣,暗含词人洒脱心境。上片描绘宴饮之地丁园的内外景致以及主客饮酒的情景,下片由眼前聚宴展开联想。写作上,章法上时宕时收,开阖自如,疏密有致;语言清新,且善创新词、化用典故。全词既道尽宴游之乐,亦暗含对时光聚散的感怀,尽显吴文英 “梦窗词” 含蓄深婉、造境奇崛的风格特质,是宋词中融铸古典意象与个人情致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宴游词由吴文英所作,彼时作者陪同两位官员于丁园宴游。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记载:“此词为其四十四岁在常州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宴饮题材的词。描绘了毗陵陪两别驾于丁园宴饮时,丁园的景色、宴饮情状,从斜阳下的景致到月夜,展现了宴饮的过程,表达了宴饮中的情感,通过对宴饮场景、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宴饮时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用典:此词善用典故,不着痕迹,“渐风雨西城,暗欹客帽”一句,化用孟嘉落帽的典故:东晋时期,桓温于重阳节在龙山设宴,孟嘉的帽子被风吹落却浑然不觉,依然风度翩翩。词人在此巧妙借用此典,将风雨中帽子歪斜的情景与孟嘉落帽的洒脱相呼应,既点明重阳将至的时节,又以孟嘉的洒脱不羁自比,暗写自己潇洒随性的品格与宴游中的悠然心境。化用:词开篇“竹深不放斜阳度,横披澹墨林沼”,化用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竹林、斜阳意象。如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写竹林间的生活意趣,此句则以“不放斜阳”赋予竹林主观阻隔之力,将静态的林沼以“澹墨”比之,把自然景渲染成水墨画面,是对传统山水意象的艺术化翻新,营造出幽暝且富有画意的独特氛围。

3. 分段赏析

上片:“竹深不放斜阳度”,生动描绘出丁园内竹林茂密、遮蔽日光的景象,“斜阳”巧妙点出宴饮时间为傍晚。此时,园内光影朦胧,林沼若蒙轻纱,恰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横披澹墨”四字精准勾勒出丁园暮色中若隐若现、如烟似雾的景致特点。“断莽平烟”转而描写园外秋景,远处草木丛生、烟雾弥漫,近处残荷秋水,寒意袭人,尽显深秋萧瑟之态,“残”“剩”二字更强化了秋意之浓。“荒亭旋扫”又将视角拉回园内,交代宴饮地点,体现园亭经清扫后焕然一新的面貌。“正著酒寒轻”两句,展现众人在秋寒中把酒言欢、赏菊作乐的场景,“春小”暗合秋季时令。“障锦西风”则细致刻画主客宴饮的热闹情状。下片:“独游清兴易懒”笔锋一转,以个人独游兴致寡淡反衬此次陪游之欢愉,道出独游难尽赏景之乐的心境。“柳下交车”重回正面描写,“尊前岸帻”展现词人宴会上洒脱随性的模样,“同抚云根一笑”则描绘主客共赏山石、谈笑风生的画面。“秋香未老”转换意境,暗示重阳将至,点明宴饮时节。“渐风雨西城”与“暗欹客帽”化用典故,既扣合重阳,又暗喻词人洒脱不羁的性情。“背月移舟”以宴罢归途中的景色收尾,从夕阳西下到月夜行舟,直至破晓时分,“晓”字暗示时光流转,船行悠悠,群鸦乱飞,在时空变换中,悠然闲适之情溢于言表。

4. 作品点评

该词虽未蕴含深刻意旨,然在谋篇布局上极具巧思,行文节奏跌宕起伏,收放自如,诚如张炎所言“自成一家”。作品以时间为序,叙事行文曲折与平直交织,虚实相生,层次分明。写景叙事时,词人擅用新颖词句,像开篇既点明宴饮于傍晚时分,又勾勒出竹林幽深之态;上阕结尾之语,遣词精妙,含蓄婉约。此外,在运用新词的同时巧妙化用典故,于艺术表现上独具匠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有复处,上言“岸帻”,下又言“欹帽”,不免犯复。

近代词人刘永济《微睇室说词》

# “乱鸦溪树晓”五字炼极。

近代诗词评论家杨铁夫《梦窗词选笺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文英《尾犯(黄钟宫赠陈浪翁重客吴门)》

下一篇:宋·吴文英《好事近·秋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