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shén
·
·
sòng
guì
huā
xiàn
shí
yǒu
jiǎn
xiáng
zhī
mìng
wèi
què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1
tiān
jiē
shuǐ
cuì
chén
kōng
jiàn
zhāng
gōng
yuè
míng
zhōng
rén
wèi
guī
lái
shù
qiū
fēng
bǎo
wàn
dīng
huā
zhòng
cuī
dài
guò
chuí
hóng
liáng
chén
shuǐ
xiù
lián
lóng
jiǔ
xiāng
nóng
méng
méng
chāi
liè
yāo
niǎo
dài
jīn
chóng
sān
shí
liù
gōng
chán
guān
lěng
liú
zhù
pèi
dīng
dōng

译文

天街像清水般澄澈,翠绿的尘埃仿佛都已涤净。建章宫。在皎洁的月光中。人还未归来,庭院里的玉树已因秋风泛起凉意。官袍上缀满万颗金粟般的钉饰,沾着浓重的花露,(朝廷)正催促着赐下玉带,(他)即将经过垂虹桥赴京。夜凉如水,沉香在绣帘深宫中袅袅升腾。酒香浓郁。雾气朦胧。吴地美女排列两旁,发钗摇曳,骏马的腰间金虫配饰随着轻盈的体态摆动。即便在清冷的三十六宫月观,也留不住那离去的身影,唯有玉佩叮咚的声响渐远渐消。

逐句剖析

"天街如水翠尘空":天街像清水般澄澈,翠绿的尘埃仿佛都已涤净。

# 尘:指尘埃。,翠:指京城树木繁茂。,天街:旧称帝都的街市。

"建章宫":建章宫。

# 建章:汉宫名。《三辅黄图·汉宫》:“(建章宫)周二十余……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亦泛指宫阙。

"月明中":在皎洁的月光中。

"人未归来":人还未归来,

"玉树起秋风":庭院里的玉树已因秋风泛起凉意。

# 玉树:槐树的别名。一说,用珍宝制成的树,汉官中物,为汉武帝所作,以供神也。这里喻一表人才。

"宝粟万钉花露重":官袍上缀满万颗金粟般的钉饰,沾着浓重的花露,

"催赐带":(朝廷)正催促着赐下玉带,

# 带:金带,玉带。《宋史·舆服五》:“带,古惟用革,自曹魏而下,始有金、银、铜之饰。宋制尤详,有玉、有金、有银、有犀。”《周书达奚武传》:“武性贪吝,其为大司寇也,在库有万钉之带,当时宝之。武因入库,乃取以归。主者白晋公护,以武勋,不彰其过,因而赐之。”

"过垂虹":(他)即将经过垂虹桥赴京。

# 垂虹:指吴江长桥,上有亭名垂虹,后人因以名桥。

"夜凉沉水绣帘栊":夜凉如水,沉香在绣帘深宫中袅袅升腾。

# 绣帘栊:指官宦之家。,沉水:即沉香,落叶亚乔木,产于中国广东等地,是名贵的薰香料。因能沉于水,故名沉水、水沉,或名蜜香。《汉书·林邑国传》:“沉木香者,土人斫断,积以岁年,朽烂而心节独在,置水中则沉,故名沉香。”

"酒香浓":酒香浓郁。

"雾蒙蒙":雾气朦胧。

"钗列吴娃":吴地美女排列两旁,发钗摇曳,

# 吴娃:指吴地女子。

"腰袅带金虫":骏马的腰间金虫配饰随着轻盈的体态摆动。

# 金虫:金龟。一指黄金铸的官印,龟钮,汉代太子、丞相、大将军等所用;一指唐代内外五品以上官员的一种佩饰。先佩鱼袋,后改为龟袋。三品以上龟袋为金饰。四品为银饰。五品为铜饰。,腰袅:骏马名。《汉书·武帝本纪》应劭曰:“古有骏马名要褭,赤喙黑身,一日行万五千里。”

"三十六宫蟾观冷":即便在清冷的三十六宫月观,

# 蟾:即蟾蜍,代指明月。,三十六宫:汉长安上林苑有离宫别馆三十六所。此代指南宋京城的宫殿。《三辅黄图·汉官》:汉长安上林有建章、承光等十一宫,平乐蚕馆二十五,凡三十六所。

"留不住":也留不住那离去的身影,

"佩丁东":唯有玉佩叮咚的声响渐远渐消。

# 丁东:模拟金饰物的声响。,佩:指金龟饰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神子·送桂花吴宪时已有检详之命未赴阙》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写的一首酬赠词。上片写吴潜接到任命诏令还没进京时,名声已经传遍京城;下片描绘了夜宴上送别的场景。这首词对即将入京担任要职的南宋名臣吴潜寄予很大期望,用了拟人手法,行文灵活巧妙,字里行间满是喜悦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夏承焘在《吴梦窗系年》中说:“查《宋史》的宰辅表,淳祐九年十二月乙巳日,吴潜从签书枢密院事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兼任参知政事。吴文英在这首词里称他‘吴宪’,和《浣溪沙》中称‘翁’不一样,这时候吴文英已经在吴潜的幕府中了。”淳祐九年十二月,朝廷下诏让吴潜担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吴潜在第二年(1250年)前往京城。从词题来看,这首词写于朝廷下诏书之后,吴潜赴京之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送别时宴饮的词。描写了夜宴送别场景,展现饯行的热闹与情谊。表达了对吴潜声望的赞叹与欣喜,对其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上片以“天街如水”“建章宫月明”的清新明丽之景,衬托吴潜即将入朝的荣耀,京城的洁净与宫殿的明洁,仿佛专为迎接贤臣而设,暗显其声望与使命的庄重。下片“夜凉沉水”“酒香浓”的吴地宴饮之景,则衬托送别时的依依之情,以温馨热闹的场景反衬“留不住”的不舍,使对吴潜的敬重与惜别之情更显真切。两处衬托,一扬一抑,将仕途荣耀与私人情谊交织,丰富了情感表达。拟人:“玉树起秋风”中“起”字用拟人手法,写京城槐树在秋风中摇曳,如人般热情等候吴潜,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态,既显自然之生动,又暗喻世人对贤臣的期盼。下片“三十六宫蟾观冷”以“冷”写宫殿静候,似人般带着庄重的期待,将建筑人格化,呼应上片的“等待”之意。拟人手法让景物与人事交融,使京城的“盼”与吴地的“留”形成情感张力,既见场景的鲜活,又深化了对吴潜的推崇与惜别之情。用典:“玉树”化用《三辅黄图》典故,以汉宫古树喻京城景物,既显历史意义,又暗赞吴潜如古树般受敬重;“宝粟万钉”化用《隋书》“万钉宝带”典,不直言官职,而以赐带暗指朝廷重任,既符合酬赠词的雅致,又凸显吴潜的荣宠。典故的运用,将对吴潜的赞美从具象场景升华为文化意象,既避免直白,又丰富了内涵,让“推崇”与“期待”的情感更显深沉蕴藉,符合吴文英词“典丽精工”的特点。夸张:上片写京城景物时巧用夸张,“天街”“建章宫”“玉树”“秋风”皆被赋予“热情等待”的情态,仿佛整个京城都在翘首以盼吴潜赴任。这种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的夸张,并非写实,而是通过放大环境对人物的“期待感”,凸显吴潜的重要地位与声望,强化词人对其的敬重之情。夸张手法的运用,让推崇变得具体可感,使上片的烘托更具感染力,为下文写朝廷重用铺垫了厚重的情感基调。

3. 分段赏析

上片“天街如水翠尘空”写的是京城景色。说京都大街像水一样洁净,翠绿的尘埃消散无踪,这里用“翠尘”而非人们常说的“红尘”,“空”字只是说尘埃消失了。和“红尘”代表世事人间不同,这里的表述更显清新。“建章宫。月明中。”几句,用汉代的建章宫来指代南宋京城的宫殿,说这些宫殿在明月照耀下,显得十分明净。开篇这几句先描绘出清新明丽的京城景象,为吴潜即将入朝担任要职作了铺垫。“人未归来,玉树起秋风。”几句紧扣词题“已有检详之命,未赴阙”,说吴潜已被任命为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副宰相),但还没到京城赴任。“人”指的就是吴潜。“玉树起秋风”化用典故,《三辅黄图·汉宫》记载甘泉谷北岸有槐树,被称为玉树,已有二三百年树龄。这里是说京城的槐树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热情等待吴潜到来,“起”字用了拟人手法,写出树木的情意。“宝粟万钉花露重,催赐带,过垂虹。”几句化用《隋书·卫玄传》中“赐以万钉宝带”的典故,写朝廷对吴潜委以重任。“催赐带”是“赐带催”的倒装,意思是皇帝赐下宝带,催促他尽快赴任。“万钉宝带”并非真的赐下,而是用典故表示朝廷重用他。“花露重”则说花儿带着浓重的露水,仿佛也在等待他赴任。“过垂虹”指吴潜将从苏州前往京城临安。下片“夜凉沉水绣帘栊”转而描写眼前吴地的夜景,暗中呼应上片“建章宫,月明中”,说吴地此时也是月光皎洁。“夜凉”点明是秋天,“沉水绣帘栊”写沉香在绣帘环绕的屋里飘散,明月映照在朱门绣帘上。“酒香浓。雾蒙蒙”几句,写词人在吴潜府中一起饮酒,室外飘着朦胧的雾气。“钗列吴娃”是说酒宴上有吴地的歌女陪侍,“钗”字写出歌女们打扮得漂亮,“列”字表现歌女众多,正在侍奉饮酒。“腰袅带金虫”又转到吴潜即将赴任之事,说他此去担任的是三品以上的官职。“三十六宫蟾观冷”说京城的宫殿都在月光下静静等候他赴任。“留不住,佩丁东”最后又转回,说吴地想留住吴潜,但他即将赴京,自然留不住,“留不住”三个字也包含着词人的不舍之情。“佩丁东”呼应“带金虫”,写他即将启程前往京城,担任参知政事这一要职。

4. 作品点评

全词紧扣词题“已有检详之命,未赴阙”来写。开头四句都在描绘京城景色,借景物抒发情感:不管是京城的“天街”,还是“建章宫”“明月”“玉树”“秋风”,都像在热情等待吴潜赴京上任。这里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词人对吴潜的敬重。第五句写得比较实在,化用典故,紧扣词题,点出“人”(吴潜)的身份,他是皇帝赐下宝带的朝廷命官。下片前四句,转而描写眼前在吴地宴饮的情景,以此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第五、六句又转笔,想象吴潜骑着骏马、带着金龟前往京城赴任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化典多,用代字多,如“天街”代指京城大街,“建章”“三十六宫”以汉之宫殿代指南宋的宫殿,“玉树”代指宫殿的榆树,“万钉宝带”代指官职显要,“金虫”由金龟转化,代指三品以上命官的佩饰。由于化典多代字多,常使词意不易晓畅,故被讥为“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宋张炎《词源》),但了解了其用典、代字,对其词细加分析,也是“脉络可循词意可辨的。”故而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曰:“若梦窗词,合观通篇,固多警策,即分摘数语,亦自入妙,何尝不成片段耶。”

不详中国韵文学会会员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文英《水龙吟·过秋壑湖上旧居寄赠》

下一篇:宋·吴文英《西江月·登蓬莱阁看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