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àn
·
·
duǎn
tíng
fāng
cǎo
cháng
tíng
liǔ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1
duǎn
tíng
fāng
cǎo
cháng
tíng
liǔ
táo
yān
jiāng
kǒu
jīn
jiāng
cūn
chóng
zài
jiǔ
cán
bēi
dào
luàn
hóng
qīng
zhǒng
mǎn
xián
chūn
xiù
cuì
yīn
céng
zhāi
méi
zhī
xiù
hái
qiū
qiān
cōng
shǒu
hóng
suǒ
juàn
jiāng
chūn
hòu
qiáng
wēi
huā
luò
yuán
dié
fěn
cán
xiāng
shòu

译文

短亭边芳草萋萋,长亭旁柳树依依。记得桃叶,在烟雾缭绕的江口。今日带着酒再次来到江村。残酒难以消愁,眼前乱红飘零,青冢寂寥,落花如同满地闲适的春绣。曾在翠绿的树荫下采摘梅枝轻嗅。还记得佳人在秋千上如玉葱般的手。秋千的红绳随着春天过去也显得疲倦。蔷薇花飘落,故园的蝴蝶飞舞,花瓣粉薄,残留着淡淡的香气,显得如此消瘦。

逐句剖析

"短亭芳草长亭柳":短亭边芳草萋萋,长亭旁柳树依依。

"记桃叶":记得桃叶,

"烟江口":在烟雾缭绕的江口。

"今日江村重载酒":今日带着酒再次来到江村。

"残杯不到":残酒难以消愁,

"乱红青冢":眼前乱红飘零,青冢寂寥,

"满地闲春绣":落花如同满地闲适的春绣。

"翠阴曾摘梅枝嗅":曾在翠绿的树荫下采摘梅枝轻嗅。

"还忆秋千玉葱手":还记得佳人在秋千上如玉葱般的手。

"红索倦将春去后":秋千的红绳随着春天过去也显得疲倦。

"蔷薇花落":蔷薇花飘落,

"故园胡蝶":故园的蝴蝶飞舞,

# 胡蝶:一作蝴蝶。

"粉薄残香瘦":花瓣粉薄,残留着淡淡的香气,显得如此消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青玉案・短亭芳草长亭柳》是宋代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上阕写词人重游江村,看到短亭长亭边的芳草柳树,回忆起桃叶在烟江口的画面,如今虽再次载酒而来,却感慨残杯难再如往昔,面对满地落花与青冢,尽显物是人非。下阕回忆在翠阴下摘梅枝嗅闻,想起佳人在秋千上的玉葱手,而如今佳人不在,蔷薇花落,故园蝴蝶飞舞,花朵粉薄香瘦。全词借景抒情,以婉约笔触描绘离愁别绪,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伤感。由于后世对此词品评争议颇大,其艺术价值与情感表达也成了讨论的焦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虽不明确,但从“短亭芳草长亭柳”等意象能够推断,其创作灵感或许源于宋代文人常见的送别场景,词中寄托了对离散之情的细腻抒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婉约词。描绘了短亭、长亭、桃叶渡口等场景,以及对如今江村景象和往昔美好回忆的刻画,展现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上阕:“短亭芳草长亭柳”,“短亭”“长亭”是古人送别之地,芳草与垂柳又常被赋予离别相思之意,营造出一种充满离愁别绪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基调。“记桃叶,烟江口”,化用王献之送爱妾桃叶渡江的典故,点明所怀之人,回忆起与爱人在烟水迷茫的江口分别的情景,饱含深情。“今日江村重载酒”,笔锋转至当下,如今再次来到江村,重新置办美酒,然而时过境迁,心境已大不相同。“残杯不到,乱红青冢,满地闲春绣”,“残杯”“乱红”“青冢”描绘出一幅衰败、凄凉的画面,曾经的美好如同残酒、落花,一去不复返,只剩下满地如锦绣般的春色却无人欣赏,闲在那里,更添几分物是人非的落寞与伤感。下阕:“翠阴曾摘梅枝嗅。还忆秋千玉葱手”,从触觉与视觉的角度,回忆过去与爱人在翠绿的树荫下,她曾摘下梅枝轻嗅,还记得她在秋千上那如玉葱般的纤手。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往昔相处的甜蜜细节,表达出对爱人深深的眷恋。“红索倦将春去后”,“红索”指代秋千,秋千闲置,春天也已离去,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消逝,“倦”字更流露出词人对时光不再的倦怠与无奈。“蔷薇花落,故园胡蝶,粉薄残香瘦”,描绘了蔷薇花凋零,故园里蝴蝶飞舞,然而花瓣粉薄、香气残留且愈发淡薄的景象,以景结情,借蔷薇花与蝴蝶,进一步烘托出物是人非、繁华不再的凄凉之感,将词人内心的思念与感伤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下一篇:宋·吴文英《水调歌头·赋魏方泉望湖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