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一叶送行舟":西风吹送着一叶扁舟远去。
"浅迟留":船儿缓缓逗留。
"舣汀洲":它停泊在汀洲之畔。
# 舣:移舟靠岸。
"新浴红衣":仿佛刚出浴的荷花穿着红衣,
# 红衣:荷花。
"绿水带香流":绿水带着荷香潺潺流淌。
"应是离宫城外晚":大概是在离开的城池外面,到了傍晚时分,
# 离宫:皇帝正宫以外的临时行宫。此代指吴地。
"人伫立":有人久久伫立,
"小帘钩":小小的帘钩。
# 小帘钩:代指新月。
"新归重省别来愁":刚从远方归来,又重新想起别后的愁绪。
"黛眉头":黛石般的山峦的山头。
# 黛眉:以山喻眉,或以眉喻山。
"半痕秋":秋意也似那半痕残淡。
"天上人间":天上人间,
"斜月绣针楼":斜月映照着绣针楼。
"湘浪莫迷花蝶梦":湘水波浪啊,莫要迷失了花蝶的美梦,
# 湘浪:指湘水,湘水女神。
"江上约":可叹江上的约定,
"负轻鸥":终究辜负了那只轻盈的沙鸥。
# 负轻鸥:即鸥盟,与鸥为友。指隐江湖。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全词以秋日送别友人翁五峰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渲染,抒发了离别之愁与重逢难期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拟人:“新浴红衣,绿水带香流”,“红衣”新浴,既可指友人衣衫洁净,亦可暗喻友人高洁品格;“绿水带香流”则将流水拟人化,仿佛江水也含情脉脉,以香气寄托离情。渲染:“新浴红衣,绿水带香流”,“红衣”以鲜明的红色代表人物的鲜活与热烈,暗含对美好事物的珍视。“绿水”以清冷的绿色描写出背景,形成红绿撞色,既凸显自然景色的层次感,又隐喻离别时内心的冷暖交织。冷暖色调的碰撞,渲染出夏日荷塘的明丽。情景交融:“新归重省别来愁,黛眉头”,“黛眉头”以眉黛之色喻愁绪,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为眉间深锁的愁容,与“半痕秋”形成呼应,秋景的萧瑟与内心的孤寂浑然一体。化用:“湘浪莫迷花蝶梦”,“湘浪”暗含湘妃投江的典故,象征哀怨与缠绵;“花蝶梦”则化用《庄子·齐物论》的哲学意象,将人生离合比作梦境。词人化用典故,既含蓄表达对友人前程的担忧(如湘水之险),又以“莫迷”二字点破迷障,传递超脱尘世纷扰的劝慰,情感深沉而克制。对比:“新浴红衣,绿水带香流”,“红衣”与“绿水”形成鲜明的色彩碰撞。红衣为离人衣襟的鲜艳,暗含对友人的注目与不舍;绿水则渲染出汀洲的清丽,衬出离别的清冷。联想:“天上人间,斜月绣针楼”此句通过“天上”与“人间”的联想,将视角从现实场景延伸至缥缈仙境。斜月映照下的“绣针楼”暗示离人远去后的孤寂,词人由眼前送别之景联想到友人此去后的渺远境遇,以月下空楼的寂寥,体现出对友人的牵挂与怅惘。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头用“西风一叶送行舟”紧扣题目里的“送”字,这句里的“西风”点明了季节是秋季,描写秋风送着一只小船出发。“浅迟留”两韵,说的是客人想要走却还没走,在岸边话别。因为是即将出发,所以用“浅留”;“舣汀洲”是说把船停靠在汀洲边上。这三韵写的是友人要走还没走的状态,在欲行未行的转折中藏着说不尽的依依惜别之情。“新浴红衣”一韵,描绘江边的景色:红荷鲜艳得像刚出浴的美人,碧水缓缓流淌,带着荷香飘向远方。这里用“红”“绿”两种鲜明的色彩对比,又用了拟人手法,让碧水和红荷都带出了惜别的情感。“应是离宫城外晚”一韵,写的是翁五峰即将离开吴地的时间。“人伫立”两句,笔锋转向送行的人,也就是词人,他在岸边久久站立,目送翁五峰的扁舟渐渐远去,直到新月初升。“小帘钩”呼应了上句的“城外晚”,既点明送行的地点在古吴城之外,又说明时间从傍晚延续到了月上柳梢。词的结尾“人伫立,小帘钩”有人有景,情景交融,紧扣题目“送”字,表达了深深的离情。下片“新归重省别来愁”是承接上文的过渡句,“别来愁”三个字和上片的“人伫立”在情感脉络上连贯,继续写离别的愁绪。“新归”点明翁五峰刚回到吴地与词人相聚,现在又要远行,所以说“重省别来愁”(重新想起分别后的愁绪)。“黛眉头”两韵,既写离人因伤别而眉头紧锁,又是移情的手法,把自己的愁绪赋予自然景物:山峦因伤别显得暗淡无光,像美人皱起的眉头(用“黛”字形容);新月因离人远去而清辉淡淡,蒙上一层秋意(“秋”本就暗含愁绪)。“天上人间”一韵,又展开联想,把这离别的愁绪扩展到更广阔的人间:此刻在斜月映照下,无论是绣楼内外,还是离人思妇、亲朋好友之间,虽然具体的离别情形各有不同,但那种离别的伤感却是相通的,就像李煜词里写的:“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湘浪莫迷花蝶梦”一句,化用典故并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所以词意含蓄曲折。“湘浪”句暗用了钱起《湘灵鼓瑟》里“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和贺铸《雁后归·想娉婷》里“湘弦弹未半,凄怨不堪听”的意境,来表达伤别之情;“花蝶梦”化用“梦蝶”的典故(出自庄周梦蝶的故事),代指梦境,又暗合曾觌《燕山亭·杨廉访生日》中“蝴蝶梦惊,化鹤飞还,荣华等闲一瞬”的意思。“湘浪莫迷花蝶梦”这一韵,是词人对友人的临行叮嘱:既不要沉溺在离别的伤感里,更不要迷恋官场仕途;人生短暂,荣华如同梦境,不如早点归来,实现与鸥鸟为盟的约定,享受归隐山林的乐趣。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整体围绕“送”字展开,主要书写离别的伤感,采用了过片(词上下片转换处)不变的章法结构。文中大量使用代指手法,比如用“红衣”代指荷花,用“黛眉”代指山,用“轻鸥”代指隐居生活,其中“月”的代指用法最多,“小帘钩”以钩的形状代指新月,“半痕秋”以月色的浅淡代指新月;又用“湘浪”代指湘水女神,暗中化用钱起的诗意、贺铸词意来表达伤别之情;用“花蝶梦”代指“梦蝶”(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泛指一般的“梦”,还暗用曾觌词意代指荣华如梦幻。由于文中多处暗中化用典故、层层转换意旨,导致词意难以理解,正如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所说“其失在用事下语,太晦处,人不可晓”的问题。
# 据《绝妙好词笺》:“翁孟寅,字宾旸,号五峰,钱塘人。尝首临安乡荐。”上片起句点明“送”字,且写出时令和舟行。以下写秋日水上景色。上结从翁五峰家属角度,指其望归。人刚行,家中即盼归来,深情跃然纸上。下片承上渲染离愁与盼归。歇拍望翁五峰莫为途中野花所迷,不要辜负家室之真情。这实是一首轻快的带有调侃性的送别词,从中可见梦窗与五峰之友谊非同一般,此词写得清疏。
上海诗词学会理事钱鸿瑛《梦窗词研究》
上一篇:宋·吴文英《扫花游·送春古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