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uì
lóng
yín
·
·
sòng
méi
jīn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1
àn
fēn
xiù
cháng
duàn
shuǐ
liú
píng
zhù
chuán
liǔ
gōng
jiāo
yuè
ráo
huā
zuì
hèn
mán
jiāng
dòu
kòu
chūn
xiù
qíng
duō
shǎo
yǎn
méi
xiù
xīn
yuán
suǒ
què
chóu
yīn
huáng
màn
wěi
hán
xiāng
bàn
hái
bèi
chuí
hóng
qiū
qiáo
yān
xiāo
jiǔ
yóu
cuì
wēi
xié
mào
fēng
zhòu
西
dào
chóng
jiàn
méi
diàn
zhòu
shuí
jiā
tīng
wèi
liǎo
cháo
cōng
lòu
yìn
pōu
huáng
jīn
zhòu
dài
lái
gòng
píng
yún
huà
jiù
chàng
zhū
yīng
kǒu
shēng
qiǎn
lóu
qián
xíng
yún
zhī
hòu
hóng
鸿
yuàn
jiǎo
kōng
jiào
rén
shòu

译文

分手的瞬间,止不住神色黯然。令人肝肠寸断,这一去似浮萍在水中漂转,恨不得船只停止启动,缆绳牢系垂柳的躯干。吴地的故宫林苑,还有闭月羞花的娇艳,醉酒时泼墨挥毫,倚声低唱别时的恨憾,赠别南方江滨的少女,二月初时的豆蔻华年。锦心绣口,吐出的是春天的秀美芊绵。笔底写出绮艳情思,千言万语难以估算,眼神,如澄波流盼眉峰,这里新筑的园林闭锁,锁住的是满载离愁的阴云一片,连露珠都映出黄色,青枝绿叶萎缩枯干,只有寒风飘洒幽香在半亩庭院中弥漫。然而你背对垂虹桥,面向秋风扬帆去远,第四桥边,烟的幕布,雨的帷帘,忘不了通宵达旦,轻歌曼舞,灯红酒阑。忘不了九日齐山登高,翠微路上携壶纵览,乌纱帽突然坠落,是秋风乍起狂吹乱卷。待到你的征帆靠向西湖的堤岸,再次见到梅子的钗钿,插在簪环,已皱蹙不堪。听,这是谁家的门巷,琵琶的音声连绵不断,上朝的骏马奔驰嘶鸣着把更漏声遮掩。黄金大印,把籀文刻满。但总有一天你会重游旧地,并肩倚凭西向的栏杆,再登上齐云楼绝顶倾吐别后的思念。为此莫许樱唇绣口,唱出相思的情感。怕的是,空际行云,会把歌声送往妆楼的窗前。再让回归的大雁捎来泪水,让凄厉的角声唱出哀怨结果,白白地使人消瘦,瘦得比黄花更加可怜。

逐句剖析

"黯分袖":分手的瞬间,止不住神色黯然。

# 分袖:分手,分别。,黯:黑。

"肠断去水流萍":令人肝肠寸断,这一去似浮萍在水中漂转,

# 流萍:漂萍,指人像萍叶一样浮于水面而漂流无定。,肠断:形容极度哀痛,好像肠子都寸寸断裂了。《世说新语·黜免》载,东晋桓温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人捕获猿子,其母缘岸哀号,追行百余里不肯离去,后跳上船,倒地而死,剖其腹,肠皆寸断。

"住船系柳":恨不得船只停止启动,缆绳牢系垂柳的躯干。

# 住船系柳:化用许浑《晚泊七里滩》:“天晚日沉沉,归舟系柳阴。”

"吴宫娇月娆花":吴地的故宫林苑,还有闭月羞花的娇艳,

# 吴宫:古代吴国的宫苑。

"醉题恨倚":醉酒时泼墨挥毫,倚声低唱别时的恨憾,

"蛮江豆蔻":赠别南方江滨的少女,二月初时的豆蔻华年。

# 豆蔻:植物名,又名草果。春夏间开黄白色花。此处用于比喻少女。,蛮江:泛指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带之江水。

"吐春绣":锦心绣口,吐出的是春天的秀美芊绵。

"笔底丽情多少":笔底写出绮艳情思,千言万语难以估算,

"眼波眉岫":眼神,如澄波流盼眉峰,

# 岫:峰峦。

"新园锁却愁阴":这里新筑的园林闭锁,锁住的是满载离愁的阴云一片,

"露黄漫委":连露珠都映出黄色,青枝绿叶萎缩枯干,

# 露黄漫委:“黄”字后面一本有“迷”字,一本有“半”字。委:同“萎”,枯萎,衰败。

"寒香半亩":只有寒风飘洒幽香在半亩庭院中弥漫。

"还背垂虹秋去":然而你背对垂虹桥,面向秋风扬帆去远,

"四桥烟雨":第四桥边,烟的幕布,雨的帷帘,

# 四桥:苏州甘泉桥,一名第四桥。因泉水甜美,唐宋时经品评为全国第四位,故名甘泉。

"一宵歌酒":忘不了通宵达旦,轻歌曼舞,灯红酒阑。

"犹忆翠微携壶":忘不了九日齐山登高,翠微路上携壶纵览,

# 携壶:化用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乌帽风骤":乌纱帽突然坠落,是秋风乍起狂吹乱卷。

# 乌帽:用孟嘉落帽故事。《晋书·桓温传》载:孟嘉为征西桓温参军,九月九日登高,帽为风吹落而不觉。后成为重阳登高常用典故。

"西湖到日":待到你的征帆靠向西湖的堤岸,

"重见梅钿皱":再次见到梅子的钗钿,插在簪环,已皱蹙不堪。

# 梅钿: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妇女摘晦子以钿簪之,曰梅钿。”

"谁家听、":听,这是谁家的门巷,

"琵琶未了":琵琶的音声连绵不断,

# 琵琶未了:“琵琶未了”二句:据《词林纪事》卷七“孙洙《萨蛮》黄花庵注”云:“孙公于元丰年间(1078-1085年)为翰苑,与李端愿太尉往来尤数。会一日,锁院宣召者,至其家,则出数十辈踪迹,得之于李氏。时李新纳妾,能琵琶。公饮不肯去,而迫于宣命,人院几二鼓矣。遂草三制,罢,复作此长短句,以记别恨。迟明遣以示李。”其词曰:“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回头凝望处,那更帘纤雨。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

"朝骢嘶漏":上朝的骏马奔驰嘶鸣着把更漏声遮掩。

# 骢: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印剖黄金籀":黄金大印,把籀文刻满。

# 籀:籀文,古代一种书体,即大篆。相传周宣王时太史籀所造,后多用于印文。,黄金:印,黄金印。

"待来共凭":但总有一天你会重游旧地,并肩倚凭西向的栏杆,

"齐云话旧":再登上齐云楼绝顶倾吐别后的思念。

# 齐云:即齐云楼。

"莫唱朱樱口":为此莫许樱唇绣口,唱出相思的情感。

# 樱口:形容美女惯用词之一。

"生怕遣、":怕的是,

"楼前行云知后":空际行云,会把歌声送往妆楼的窗前。

# 行云:响遏行云。《列子·汤问》载:薛谭拜秦为师学讴,艺未成却以为尽其所妙,辞归。秦青并不挽留,送至郊外,为薛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知己之不足,返回继续学习,终身不敢言去。

"唳鸿怨角":再让回归的大雁捎来泪水,让凄厉的角声唱出哀怨结果,

# 角:古代管乐器,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亦有铜制者。发声哀厉高亢。,唳:鹤、雁鸣叫声。

"空教人瘦":白白地使人消瘦,瘦得比黄花更加可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瑞龙吟·送梅津》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送别词。词中上片描绘了作者在岸边为友人尹焕送行的场景;中片模拟尹焕爱人的口吻,倾诉离别的愁绪;下片则是劝诫尹焕进入朝廷任职后,莫要忘却吴中的旧日友人。这首词的创作手法十分独特。词人没有直接抒发惜别的情感,而是从“居者”和“行者”两个角度来展开内容。而词人自己则仿佛“置身事外”,仅仅在关键的时刻,以画外旁白的形式,或者稍作感叹,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夏承焘在《吴梦窗系年》里提到:“梦窗与尹焕交情深厚,在其词集里有十一阕酬和尹焕的词……像《瑞龙吟·送梅津》……都是他在苏州创作的。”朱彝尊的笺注指出:“尹焕于淳祐六年担任运判,到淳祐七年升任大司。”也就是说,淳祐七年(1247年),尹焕从运判升为左司郎官并进京任职。作者当时人在苏州为他饯行,创作了这首《瑞龙吟·送梅津》,彼时作者四十八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人通过“居者”与“行者”两方面加以展开,不直打惜别之情,反而更显惜别之情。

2. 写作手法

烘托:“新园锁却愁阴”这一韵,讲述的是从前梅津与恋人分别之事,此处借景来抒发离别的愁绪。“新园”点明了分别的地点,而“锁却愁阴”这四个字,极力渲染出离别的哀伤。这些描绘离别场景的词句,其实是梦窗虚构出来的,其作用是烘托自己在送别梅津时的伤感情怀。

3. 分段赏析

上片着重刻画自己为梅津送别的场景。“分袖”“肠断”直白地点明了离别的哀伤,“去水流萍,住船系柳”描绘出船儿暂时系在柳树下,可人却像流水中的浮萍一般即将远去。“吴宫娇月娆花”这一韵,笔锋陡然一转,开始追忆梅津昔日身处苏州时的情事。“豆蔻”一词,点明他所眷恋的女子正值青春妙龄。“醉题”展现出梅津的潇洒才情与风流韵味,“恨倚”则细腻地刻画出那女子对梅津深深的眷恋与依偎之态。中片紧承上片,继续书写梅津往昔在苏州的情感过往。“吐春绣”一句,承接“醉题”,进一步凸显梅津文采斐然,其笔墨间满是绮丽的情感,辞章犹如精美的春绣。“眼波眉岫”承接“娇月娆花”,描绘出梅津所眷恋女子眉如远黛、眼似秋波的动人姿容。“新园锁却愁阴”这一韵,讲述昔日梅津与恋人分别的场景,以“新园”点明分别之地,用“锁却愁阴”生动地渲染出离别的哀愁。这些描绘离别之景的语句,皆是词人梦窗的想象之词,其目的在于烘托自己送别时内心的伤感。此韵以景语作结,看似宕开一笔,实则为下片“秋去”之意埋下伏笔。下片承接上片首韵,叙述自己为梅津送别的具体情形。“还背垂虹秋去”这一韵,点明送别时间是在秋季,同时以“垂虹”“四桥”两座桥表明送别地点在苏州,并用“烟雨”迷蒙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情别绪。“一宵歌酒”描述了为梅津饯行的场景,呼应了词题。“一宵”强调了饯别时间之长,充分体现出词人对梅津的不舍之情。“犹忆翠微携壶”这一韵,采用倒叙手法,回忆起昔日两人一同漫步青山、携壶登高的欢乐趣事。“乌帽风骤”既赞美了梅津的文采出众,又体现出两人交往时的欢快融洽。“西湖到日”从分别之后说起,表达了希望梅津到京城后,归来时能与自己再次一同欣赏梅花的愿望。“梅钿”将梅花比作女子头上的花钿簪,增添了几分诗意。“谁家听”这一韵,用比拟的手法祝贺梅津入朝为官。“印剖黄金籀”这一韵,词意再次转向未来,继续为梅津的官运亨通送上祝福。“待来共凭”这一韵,接着畅想未来。“莫唱朱樱口”这一韵,又回到眼前的送别场景,说此次饯别时梅津的小妾并未在场,“行云”暗示了小妾未出席这一情况。“泪鸿怨角”这一韵,进一步说明因为没请小妾参加送行,担心她会知晓后悲声啼哭,而自己也会因此忧愁消瘦。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虽以送别为主题,但实际描绘送别场景的笔墨较少,运用虚写之处颇多。尤其是词的结尾三韵,大量运用典故,仅仅是为了表明此次饯别没有邀请梅津的小妾这一事件,显得过于繁杂琐碎。词意不够精炼,给人一种雕琢堆砌、辞藻华丽却堆叠过度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一词有一词命意所在,不得其意,则词不可读也。题是梦窗送梅津,词则惟说梅津伤别。所伤又是他人,置身题外,作旁观感叹,用意透过数层。‘黯分袖’,谓梅津在吴,所眷者此时不在别筵也。第一、二段设景设情,皆是空际存想。后阕始叙别筵,‘一宵歌酒’,陡住。‘翠微’是西湖上山,故下云‘西湖到日’。‘犹忆’是逆溯,‘到日’是倒提。‘谁家听、琵琶未了,朝璁嘶漏’,乃用孙巨源在李太尉家闻召事。梅津此时盖由吴赴阙也。‘待来共凭,齐云话旧’,一笔钩转。然后以‘莫唱朱樱口’一句归到别筵。‘空教人瘦’,则‘黯分袖’之人也。吴词之奇幻,真是急索解人不得。

清文学家陈洵《海绡说词》

# 观《水龙吟·寿尹梅津》两词,知梅津无眷在杭州;观《塞翁吟》与此词,知梅津有恋人在吴。梅津常往来于苏杭间者。此‘送’乃寻常话别,故止以其恋人惜别情况。词之‘楼前行云’,即指恋人,言‘齐云话旧’,计其不久又回吴矣。

清文学家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

# 此因尹焕由运判除左司郎官人京,梦窗饯别而作。夏承焘考系淳七年,是也。陈洵说‘题是梦窗送梅津,词则说梅津伤别。所伤又是他人,置身题外作旁观感叹,用意透过数层。’亦是但此词感叹不多,除起处点明伤别外,余皆形容梅津风流文采,祝贺其人京任职。

武汉大学原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刘永济《微睇室说词》

# 此为梦窗词中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因为作者摒弃了单线直寻的惯常手法,在较长的篇幅里运用齐头并进、四面开花的手法来加以描述。时间分过去、现今、未来;地点又兼写两地不同景点与船行线路;人物在“居者”“行者”之外还兼有词人之观察与感受。以上又时常处于并行、交叉与更替之中,给人以错综叠合、变幻莫测的感觉,颇近似现代所说的意识流。

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陶尔夫《梦幻的窗口:梦窗词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文英《丁香结·夷则商秋日海棠》

下一篇:宋·吴文英《如梦令·秋千争闹粉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