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īng
xiāng
jié
·
·
shāng
qiū
hǎi
táng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1
xiāng
niǎo
hóng
fēi
yǐng
gāo
yín
zhú
céng
zòng
yóu
nóng
zuì
zhèng
jǐn
wēn
qióng
bèi
yàn
nuǎn
xuě
jīng
fān
tíng
rén
sàn
hòu
qiū
fēng
huàn
yuán
mèng
shuāng
róng
xiǎo
dǒu
jué
àn
dòng
tōu
chūn
huā
hái
hǎi
lěng
xiān
shān
huàn
jué
huán
ér
bàn
shuì
qiǎn
zhū
chún
jiāo
xiū
yàn
shāng
shí
bèi
lián
wài
hán
guà
dàn
yuè
xiàng
qiū
qiān
huái
怀
chūn
qíng
duàn
yóu
dài
xiāng
jiù

译文

香气萦绕在锦衾上,烛光下红雾弥漫,曾尽情在夜间游乐,酩酊大醉。正是锦被温暖,肌肤如玉般细腻。被燕子踩踏,如暖雪般的花瓣惊翻在庭院阶石上。马嘶鸣,人群散去后,秋风变换季节,在梦里回到故园。清晨吴地的霜融化,陡然感觉暗中萌动着偷来的春花意态。还是像那样啊。海雾使仙山寒冷,唤醒半睡的玉环。那如海棠般的美人浅淡的朱唇,娇羞艳丽的容颜,暗自感伤时运已去。帘外寒冷,天空挂着淡月,那是往日荡着秋千的地方。怀春的情思连绵不断,还带着旧日相思的痕迹。

逐句剖析

"香袅红霏":香气萦绕在锦衾上,

# 香袅红霏:喻海棠。《阅耕馀录》:“昌州海棠独香,其木合抱,每树或二十馀叶,号海棠香国,太守于郡前建香霏阁,每至花时,延客赋赏。”霏:飘扬。

"影高银烛":烛光下红雾弥漫,

"曾纵夜游浓醉":曾尽情在夜间游乐,酩酊大醉。

"正锦温琼腻":正是锦被温暖,肌肤如玉般细腻。

# 锦温琼腻:喻海棠娇艳细腻。

"被燕踏、暖雪惊翻庭砌":被燕子踩踏,如暖雪般的花瓣惊翻在庭院阶石上。

# 暖雪:指酴釄。指海棠花。

"马嘶人散后":马嘶鸣,人群散去后,

"秋风换、故园梦里":秋风变换季节,在梦里回到故园。

"吴霜融晓":清晨吴地的霜融化,

# 吴霜:秋霜。吴,指吴地。

"陡觉暗动偷春花意":陡然感觉暗中萌动着偷来的春花意态。

# 暗:一本作“晴”。,陡觉:突然觉察。觉,一本作“顿”。

"还似":还是像那样啊。

"海雾冷仙山":海雾使仙山寒冷,

# 冷:一本作“似”。

"唤觉环儿半睡":唤醒半睡的玉环。

# 半睡:唐明皇曾喻杨贵妃海棠春睡,此因花半开,故谓半睡。,环儿:杨贵妃小字玉环。

"浅薄朱唇":那如海棠般的美人浅淡的朱唇,

# 唇:一本作“辱”。

"娇羞艳色":娇羞艳丽的容颜,

"自伤时背":暗自感伤时运已去。

"帘外寒挂澹月":帘外寒冷,天空挂着淡月,

# 帘外寒挂澹月:一本无“寒”字。澹,同“淡”。

"向日秋千地":那是往日荡着秋千的地方。

# 向日:往日。日:一本作“立”。

"怀春情不断":怀春的情思连绵不断,

"犹带相思旧字":还带着旧日相思的痕迹。

# 相思旧字:海棠秋结子,故谓。相思子又名红豆。字:一作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丁香结·秋日海棠》是宋代吴文英创作的咏物词。上片借梦境追忆对海棠花的印象,下片从幻觉过渡到现实,借咏海棠抒发怀旧之情。词作善用虚实结合手法,将梦境与现实交织,意象营造幽微。上片以细腻笔触绘景写情,下片则借花喻人,情感表达含蓄深沉。其最大特点是借物抒情,以海棠为依托,融入个人情思,词风蕴藉,体现了吴文英词作善于营造朦胧意境、情感婉转深曲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郑文焯所言,《丁香结·秋日海棠》这首咏物词创作于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是吴文英用以忆念其离去姬人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海棠)词。借对海棠花的描写,从梦境到现实,将恋花与恋人相联系,抒发了作者的怀旧之情,展现出词人细腻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2. 写作手法

比拟:“吴霜融晓,陡觉暗动偷春花意”,将“吴霜”当作人来写,说霜在拂晓融化,仿佛暗中偷取了春花的意态,赋予霜以人的动作和情思,生动地表现出一种微妙的春意萌动之感。比喻:“还似。海雾冷仙山,唤觉环儿半睡”。这里将海棠花比作杨玉环(环儿),在海雾缭绕如仙境般的氛围中,海棠花如同半睡半醒的杨玉环。通过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海棠花的娇美、朦胧与迷人,赋予海棠花以美人的神韵,使海棠花的形象更加鲜活,也借此融入了词人对海棠复杂的情感。用典:此词多处用典,自然流畅,如“海雾冷仙山,唤觉环儿半睡”一句,化用杨贵妃的典故。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思念不已,有方士称在海上仙山找到了她,她处于“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状态。作者在此以海棠比作杨贵妃,将海雾笼罩的环境比作仙山,把海棠花在朦胧雾气中的姿态,想象成半睡半醒的杨贵妃,借此表达对海棠花娇美姿态的赞美,同时也隐隐寄托了自身对往昔美好事物的眷恋与怀念,以及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香袅”三句,化用李商隐“客散酒醒深夜后,犹持红烛赏残花”诗意。一“曾”字,点出这是追忆夜赏海棠花。此言词人回忆起从前有一回夜饮醉酒之后,曾经高举着银烛台去夜游花园,观赏那红艳艳的海棠花。只见海棠树在烛光中摇曳,满树红花香气袭人,令其心身俱醉矣。“浓醉”,并非只是醉酒,也是被花所醉也。“正锦温”两句承前,再记旧事。言在海棠开花的日子里,主人家使用了锦障来保护海棠,由于措施得力,使海棠花开得更加茂盛。我也曾看到燕儿穿插在梨树等开着白花的花枝之间,由于那是任其自然,所以使白花瓣纷纷地被燕儿碰撞下来,以致铺满了庭前台阶。两下对照,足见主人对海棠花是情有独钟。“马嘶”两句,回归现实。言秋风侵肌肤,激醒了梦中正在送客归去的词人,发现自己原来仍是留在故居的园子里。“吴霜”两句,言吴地的秋霜随着晨曦来到这故园中,使词人的头脑更加清醒,这才知道,刚才的一次游园赏花,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场恋花梦罢了。上片全以梦境来追忆自己对海棠花的印象。下片:“还似”六句,以人喻花也。“环儿”,杨玉环,字太真。词人化用白居易《长恨歌》中:“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名太真……”诗句意境。言眼前的海棠花还好像是那生不逢时的杨玉环。由此,词人又生出种种幻觉:他仿佛登上了海雾缭绕中虚无缥缈的仙岛上,唤醒了脸带微笑,光艳照人的处在半睡半醒中的杨玉环。发觉玉环她微启朱唇,似在诉说她的生不逢时的身世。“帘外”两句,写现实中的景色。此言从室内透过帘子观看庭园中的夜景,只见淡月高挂空中,月色朦胧之中发现过去我的爱人曾荡玩过的秋千架如今仍旧竖在那里。见物如见人,秋千是爱人用过的旧物,现在她(指苏妾)虽然离去,但见到昔日的旧物,词人总会立刻想起她来。这能不哀哉!梦窗忆妾词中多处提到秋千,如《风入松》:“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可见园中的秋千是实有其物。“怀春情”两句,言词人面对着海棠树,缅怀起旧日繁花似锦的盛况,以及自己与爱人两情交好的欢愉日子,更增加了一重相思矣。下片从幻觉始,复归现实,恋花恋人,感叹倍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秋日”作“小春”。郑文焯力主之。其言曰:“江左寒孟,好花再发,谓之‘迎小春’。比年寓所西府海棠每值十月风日温丽,辄灿若锦,始知君特所咏‘秋风换、故园梦里’句,乃吴中眼前景也。毛本但知有秋海棠,遂有意改‘小春’为‘秋日’,不知吴词显用‘春日海棠’故实,绝非今之断肠花也。”

明朱存理《铁网珊瑚》

# 词中用“春海棠”故实者,以春陪衬秋,作开笔耳。“秋风换”句转到秋上,“故园梦里”则回顾“春”字。必如郑氏说,则好好一篇局势灵活之佳词,被渠考据成死局,且寒孟已十月,词尚说,又秋何也?

清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

# 咏物题却似记游,又似怀旧,俯仰陈迹,无限低徊。“自伤时背”,贤者退而穷处意。“秋风换故园梦里”,朝局变迁也,言外之意,善读者当自得之。

清陈洵《海绡说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下一篇:宋·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