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óu
chūn
·
·
jīng
shì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1
róng
róng
mào
zhē
méi
é
jīn
chán
luó
jiǎn
shān
zhǎi
chéng
jiān
zhēng
kàn
xiǎo
yāo
shēn
juàn
tài
qiáng
suí
xián
wèn
chēng
jiā
zhù
chéng
dōng
mǎi
qiān
jīn
yīng
guī
lái
kùn
dùn
chūn
mián
yóu
mèng
suō
xié
chèn
pāi

译文

头上戴的毛茸茸狸皮帽,把梅花妆的额部遮掩。身穿金蝉罗剪裁的紧窄窄短胡衫。游人争看乘在别人肩头上的细腰小舞女,她已有倦态还勉强跟随悠闲的鼓笛舞蹁跹。问她答称家住城东街。她的舞技高超,千金也难买。游人散尽舞归来,困倦贪睡眠,梦中还踏着鼓笛节拍舞翩翩。

逐句剖析

"茸茸狸帽遮梅额":头上戴的毛茸茸狸皮帽,把梅花妆的额部遮掩。

# 梅额:额上画着梅花的形状,即所谓的“梅花妆”。,狸帽:狐狸皮做的帽子。

"金蝉罗翦胡衫窄":身穿金蝉罗剪裁的紧窄窄短胡衫。

# 胡衫: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金蝉罗:薄如蝉翼的金色绫罗。

"乘肩争看小腰身":游人争看乘在别人肩头上的细腰小舞女,

"倦态强随闲鼓笛":她已有倦态还勉强跟随悠闲的鼓笛舞蹁跹。

"问称家住城东陌":问她答称家住城东街。

"欲买千金应不惜":她的舞技高超,千金也难买。

"归来困顿殢春眠":游人散尽舞归来,困倦贪睡眠,

# 殢:困倦。

"犹梦婆娑斜趁拍":梦中还踏着鼓笛节拍舞翩翩。

# 趁拍:踏着节拍起舞。,婆娑:形容舞姿优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玉楼春·京市舞女》是南宋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上片着重描绘了少年舞女们的服饰装扮,以及她们在街市中表演的热闹场景;下片则记述了作者向舞女们询问住处,归来后梦中仍仿佛见到她们轻盈曼妙的舞姿。全词构思精巧,格调明快,虚实相生,以现实景象为依托,又通过梦境加以映衬,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年间,杭州元宵节的舞队中,不乏如胡女这类少数民族舞蹈的身影。每逢元宵夜,天街、三桥一带便成了热闹的聚集地,各式小型舞队在此展演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舞蹈。其中,少数民族舞蹈尤为引人瞩目,令人心生向往。吴梦窗(吴文英)还特意为此创作了《玉楼春・京市舞女》一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市井舞女表演及观后追忆​​的词,介绍了​​舞女头戴茸茸狸帽、身着金蝉罗裁的窄袖胡衫,在街市乘肩表演时纤腰轻摆的动人姿态,以及她们虽现倦态却仍随鼓笛勉力舞动的情状​​,体现了​​市井演艺的热闹鲜活与舞女们的敬业灵动​​,表达了​​作者对舞女曼妙舞姿的欣赏与回味,以及观舞后意犹未尽的深切感受​​。

2. 分段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舞女列队过街的情景。“茸茸狸帽遮梅额,金蝉罗翦胡衫窄”,描写的是舞女的装束打扮。先看头面,她们头戴细毛茸茸的狸皮帽子,遮住了妆饰着梅花图案的额角。将梅花瓣的纹样画在额上就是梅花妆,狸帽没有完全遮住额角,所以美丽的梅妆仍能隐约看见。接着写身上的装束,她们穿着金色的、薄如蝉翼的罗衫,窄小合身。“乘肩争看小腰身”一句,接着写到这些年少舞女骑在大人肩上,细腰的少女姿态柔美,“倦态强随闲鼓笛”一句,是说少女们因疲劳露出倦态,又不得不随着鼓笛的节拍勉强做出各种姿态。​下片写年少舞女的舞技,没有从正面描写,而是通过侧面展现:下片开头“问称家住城东陌,欲买千斤应不惜”,是少年观众争相询问舞女们的住处,得知她们住在城东的街巷这句是从侧面通过描写观众的反应,来烘托她们舞技的精妙。​而结尾“归来困顿殢春眠,犹梦婆娑斜趁拍”两句,则体现出作者观赏年少舞女们的舞蹈后,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两句看似是闲笔,却比正面描写舞技的精妙更有力量。就像传说中听到韩娥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样,那美妙的舞姿给人的印象难以忘怀。,所以词人困倦归来后,在梦中仿佛还能看到她们翩翩起舞的身影。这句一方面固然是夸赞这些年少舞女姿色技艺的高超,另一方面也未尝不包含着词人对她们那种随人摆布、身不由己的生活境遇的怜惜。这样的描写就使整首词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

3. 作品点评

吴文英在这首词中对幼女舞蹈的正面描写着墨不多,仅“倦态强随闲鼓笛”一句,描绘了她们乘肩表演时的随性姿态,这类场景更近似于招徕观众的“广告”性质,尚未展现真正的舞技精髓。词作通过过片“问称家住城东陌,欲买千金应不惜”转写观众反应,以观者愿出重金的夸张态度侧面烘托舞技之精妙;而结句“归来困顿殢春眠,犹梦婆娑闲趁拍”则聚焦观者沉醉余韵的心理体验——舞毕归来的困倦春眠中,仍梦见幼女们婆娑起舞、应拍而动的曼妙身影。这两处看似闲笔的侧面描写,较之直接刻画舞姿更具艺术感染力,犹如传说中韩娥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将美妙印象深植观者心间。吴文英深谙以虚幻映衬真实的表现手法,其词常借“客笔”(虚写)传达“主意”(实旨)。正如刘熙载《艺概·经义概》所言:“衬托非闲言赘语,实为与题旨相形相勘的关键文笔,或助益主旨,或反衬题旨。”此词正体现这种艺术追求:结句通过梦境折射的观者印象,既含蓄彰显了幼女们姿色艺技的超凡脱俗,又暗含对其随人摆布、身不由己境遇的深切怜惜,在提升词作艺术表现力的同时,使思想境界得以升华。这种以虚写实、以客衬主的手法,在其名作《点绛唇·试灯夜初晴》中亦有印证——下片“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以梦境含蓄传递元宵前夕抚今追昔的感伤,谭献赞其“足当‘咳唾珠玉’四字”,足见吴文英善以梦幻笔法深化情感内涵的艺术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上两句即从此句之“看”字看出,亦倒装法。“乘肩”则未到场时乘肩过市也。说到演技时,妙在“倦态”二字,实非倦,盖技熟不经意故作此态耳。梦境中补写舞态,上曰“倦”,此曰“婆娑”态度又异,绝不犯复。

近代岭南词人杨铁夫《梦窗词选笺释》

# “归来”二句体贴更细更深。在困顿春眠之中,犹梦“婆娑趁拍”,舞女之可怜如此。此词但见一种怜惜之心而无丝轻蔑之感,作者之情绪虽未明言,而跃跃纸上矣。

现代学者刘永济《微睇室说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文英《瑞鹤仙·晴丝牵绪乱》

下一篇:宋·吴文英《惜黄花慢·皆清真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