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ā
fàn
·
·
guō
dào
sòng
shuǐ
xiān
suǒ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1
xiǎo
pīng
tíng
qīng
qiān
fēng
huáng
àn
tōu
yùn
cuì
qiáo
bìn
zuó
lěng
zhōng
tíng
yuè
xià
xiāng
rèn
shuì
nóng
gèng
fēng
jǐn
jīng
huí
xīn
wèi
wěn
sòng
xiǎo
cōng
qiàn
cái
zhī
huā
mèng
zhǔn
xiāng
é
huà
zuò
yōu
fāng
líng
àn
yún
shā
hèn
lín
yǐng
hán
xiāng
luàn
dòng
méi
cáng
yùn
xūn
pàn
xuán
bàng
zhěn
hái
yòu
jiàn
rén
chuí
gàn
zhěn
liào
huàn
shǎng
qīng
huá
chí
guǎn
tái
bēi
mǎn
yǐn

译文

仿佛一位仙女,雪白的花瓣带着笑纹,峰黄色的花蕊暗自含羞而微带红晕。碧叶如翡翠的头饰斜在鬓。昨夜的空庭中寒风凄紧,在朦胧的月光下忽然把你泪认。北风凄紧,一阵凉意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平静。刚刚送走拂晓的晨风,友人便送来一盆碧绿的水仙,这才惊诧花梦的确准。是湘水水神化成此花的淡香鲜新,似乎凌波走过很远的水路,尚带有古岸荒云的遗恨。在台阶前如果出现你的身影,淡淡的香气芬芳氤氲。连那经冬耐寒的冬梅,也要悄悄收藏她的神韵。把你放置在熏炉的旁边,忽儿又移放靠着精美的绣枕,以便我可以时刻、欣赏美人的丝丝鬟鬓。料想友人也和我一样,在清华池馆畔里与你朝夕相守,为你把酒言欢。

逐句剖析

"小娉婷":仿佛一位仙女,

# 娉婷:美貌。

"清铅素靥":雪白的花瓣带着笑纹,

# 清铅素靥:喻水仙花白瓣。靥,笑窝。

"蜂黄暗偷晕":峰黄色的花蕊暗自含羞而微带红晕。

# 蜂黄:喻水仙花蕊。

"翠翘欹鬓":碧叶如翡翠的头饰斜在鬓。

# 欹:歪斜。,翠翘:翠玉妆饰,喻水仙绿叶。

"昨夜冷中庭":昨夜的空庭中寒风凄紧,

"月下相认":在朦胧的月光下忽然把你泪认。

"睡浓更苦凄风紧":北风凄紧,一阵凉意把我从睡梦中惊醒。

"惊回心未稳":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平静。

"送晓色、一壶葱茜":刚刚送走拂晓的晨风,友人便送来一盆碧绿的水仙,

# 一壶葱茜:即一盆青翠水仙。

"才知花梦准":这才惊诧花梦的确准。

"湘娥化作此幽芳":是湘水水神化成此花的淡香鲜新,

# 湘娥:湘水女神。

"凌波路":似乎凌波走过很远的水路,

# 凌波: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

"古岸云沙遗恨":尚带有古岸荒云的遗恨。

"临砌影":在台阶前如果出现你的身影,

"寒香乱、":淡淡的香气芬芳氤氲。

"冻梅藏韵":连那经冬耐寒的冬梅,也要悄悄收藏她的神韵。

"熏炉畔、旋移傍枕":把你放置在熏炉的旁边,忽儿又移放靠着精美的绣枕,

"还又见、玉人垂绀鬒":以便我可以时刻、欣赏美人的丝丝鬟鬓。

# 鬒:美发。,绀:黑青色。

"料唤赏、清华池馆":料想友人也和我一样,在清华池馆畔里与你朝夕相守,

# 清华:梦窗词有《婆罗门引·郭清华席上为放琴客而有所盼赋以见喜》,清华疑即郭希道。

"台杯须满引":为你把酒言欢。

# 满引:斟满饮尽。,台杯:大小杯重叠成套,称台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咏物词。此词以拟人手法将水仙花比作绝色知己,融入湘妃、洛神等神话意象,构建出亦真亦幻的审美境界。上片从“小娉婷”起笔,以“清铅素靥”写其素雅之姿,“蜂黄暗偷晕”状其娇嫩之色,更以“凌波”典故赋予其仙子风韵。下片“香心静”写其幽芳,“波心冷”喻其高洁,末段“相将共、岁寒伴侣”则道出词人视水仙为岁寒知己的深情。全词在虚实相生中既展现了水仙的形神之美,又暗寄了文人雅士的高洁情怀,更通过"湘娥化作此幽芳"的想象,将友人赠花的情谊升华为精神共鸣。吴文英以其独特的密丽词风,将寻常咏物题材写得摇曳生姿,体现出南宋咏物词“不粘不脱”的艺术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淳祐年间(约1241-1252),正值词人苏州幕府任职时期,借水仙意象暗寓词人仕途困顿的身世之感,将湘妃典故与个人际遇巧妙融合。以“七宝楼台”的密丽风格,通过时空交错、感官互通等手法,实现咏物词从状物到抒情的升华。展现了南宋文人通过诗词唱和构建审美共同体的雅文化特征,水仙成为品格与友谊的双重象征。这首词将个人情感、文人交往与时代精神熔于一炉,所以既是一首咏赞水仙花的咏物之词,同时也是一首酬答之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是一首咏物词,通过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和神话典故的巧妙运用,将水仙花塑造成绝色知己的形象,既展现了水仙清雅高洁的形神之美,又表达了词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知己情谊的珍视。全词通过虚实相生的笔法,上片实写水仙的色、形、姿,下片虚写其神韵与意境,在展现文人雅致生活情趣的同时,也寄寓了词人的人生理想和精神寄托。

2. 写作手法

用典:“汉宫仙掌”暗引汉武帝承露金铜仙人典故,将水仙的亭亭玉立与历史沧桑并置,赋予其“盛衰见证者”的象征意义。反衬:以虚衬实。以梅花反衬水仙的幽香与高洁,“冻梅藏韵”以梅之傲寒反衬水仙之清绝;“熏炉畔、旋移傍枕”通过花器位置的频繁调整,凸显词人对水仙的痴迷,形成动作与心理的双重写意。

3. 分段赏析

《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上片以虚实相生之笔勾勒出一幅月下仙踪图:词人独步溶溶月色的庭院深处,忽见一株娉婷水仙静立清辉之中。素瓣若仙子轻敷铅粉,鹅黄花蕊似蜂黄微晕,翠叶如凤尾斜簪,皎白、嫩黄、青碧三色交织,恰似洛神凌波时裙裾翻飞的斑斓光影。此处巧用“清铅”“蜂黄”“翠翘”等闺阁意象,将植物特征转化为美人妆饰,使花姿平添灵动仙气。词境陡转处,“睡浓”二句以蒙太奇手法切割时空:凛冽寒风骤起,惊破瑶台梦境,词人恍然觉寒颤透骨,心魄犹自震颤于虚实交织的惊悸之中。待到晨光熹微时,“晓色”与“玉罐”形成冷暖色调碰撞,友人馈赠的碧玉水仙恍如梦中倩影照进现实,完成“梦境—现实—神话”三重维度的诗意衔接。下片“湘娥”三句揭开神话面纱,以湘夫人泣竹成斑典故,喻水仙为娥皇女英精魂所化。烟波邈邈的楚江畔,二妃素衣缟袂寻觅舜帝,千年泪痕凝作花间清露,遗恨幽香遂成此花冰魄。这般书写使植物承载起历史纵深,让花魂与传说形成情感共振。“临砌”以下五句铺陈赏花雅趣:词人将水仙置于石阶幽荫,其冷香竟使寒梅敛蕊,此间以“素靥避羞”拟梅,既衬水仙之香冠群芳,又暗合“梅妻鹤子”的文人传统。转笔“熏炉畔”二句,更见匠心:暖雾氤氲中,水仙愈显风骨清癯,词人特设枕屏雅案,只为朝夕相对这垂垂白萼的凌波仙袂。此处“涴”字用得绝妙,既写花叶低垂之态,又暗含怕染尘埃的珍视之情。“台杯”映月的场景:大小玉盏错落如花影参差,希道把酒赏花的身影与词人隔空相应。这种双镜叙事既完成索赋的题旨呼应,更建构起文人雅士心灵相通的审美空间,使整首词在现实馈赠、梦境预言、神话重构的三重奏中,达成艺术结构的完美闭环。

4. 作品点评

此词以梦境与现实的双线叙事架构全篇:上片借“冷中庭,月下相认”的幻境,将水仙虚化为湘娥幽魂所化的“凌波仙影”,以“清铅素靥”“蜂黄暗晕”等拟人化笔触勾画其清冷神韵;下片转入“晓色葱茜”的实景赠花,通过“冰弦写怨”“熏炉傍枕”等动作细节,在赏玩过程中触发“湘皋遗恨”的历史联想。结句“台杯须满引”既以套杯叠影暗合水仙层叠花姿,又以“饮酒赏花”的雅事回应友人索赋之请,巧妙完成从物态描摹(“翠翘欹鬓”)到人情往还(“共醉清华”)的语义转场。开创了咏物词“以典铸魂、凭器寄意”的艺术范式,堪称吴文英“密丽深曲”词风的典范演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自起句至“相认”,全是梦境。“昨夜”,逆入。“惊回”,反映。极力为“送晓色”一句追逼。复以“花梦准”三字勾转作结。后片是梦非梦,纯是写神。“还又见”应上“相认”,“料唤赏”应上“送晓色”。眉目清醒,度人金针。全从赵师雄《梦梅花》化出,须看其离合顺逆处。

近现代陈洵《海绡说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文英《满江红·甲辰岁盘门外寓居过重午》

下一篇:宋·吴文英《鹧鸪天 化度寺作》

猜你喜欢